- 2025年11月02日
- 星期日
印尼工业气体龙头企业PT Samator Indo Gas(AGII)日前宣布与中国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工业气体及清洁能源领域。 他们与中国IG Member Alliance(CIGMA)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中印气体与清洁能源联合工作组”,重点推进氢气处理等新技术。 Samator目前在印尼29个省运营58个工业气体工厂和103个加气站,公司董事强调将中国”关系文化”与印尼”协商共识”理念结合,构建可持续伙伴关系。 Samator四大业务板块涵盖工业气体生产、贸易、设备销售及安装,2023年股东大会通过每股10.8盾(约0.005元人民币)的分红方案。此次合作被视为印尼工业气体领域技术升级的关键一步。
中央统计局(BPS)9月1日公布,2025年7月贸易顺差达41.7亿美元,连续63个月保持顺差(自2020年5月起)。1-7月累计出口额1601.6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非油气出口增长9.55%至1522亿美元,主要受棕榈油、珠宝及半导体等加工产品推动。 7月单月出口额247.5亿美元,同比增9.86%,植物油脂(+82.72%)、机械设备(+69.02%)和贵金属(+47.41%)涨幅显著。同期进口额1365.1亿美元,增长3.41%。资本货物进口增长20.56%至273.8亿美元,包括机械、电气设备和汽车零部件。7月非油气贸易顺差57.5亿美元,但油气赤字15.8亿美元,主要因原油进口增加。BPS指出,制造业出口持续复苏,但需关注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对进口成本的影响。
福布斯日前发布2025年亚洲百家值得关注企业榜单,8家印尼初创企业入选,涵盖绿色建材、金融科技、环保服务等多个领域。印度以18家企业领跑榜单,新加坡和日本各14家,中国9家,印尼与韩国各8家。 入选企业包括:1. BRIK(2022年成立):提供绿色建材直销平台,已获2200万美元融资,客户包括Ciputra等地产集团;2. ESB(2018年成立):为餐饮业开发POS系统,服务星巴克等3万家商户,融资4000万美元;3. Monit(2022年成立):企业支出管理平台,获250万美元A轮融资,客户含Ciputra集团。 4. Rekosistem(2021年成立):数字化垃圾管理服务商,总融资1200万美元,与Bluebird合作减碳;5. Ringkas(2022年成立):房贷AI比价平台,获510万美元融资,助力用户优化贷款方案;6. Se’Indonesia(2022年成立):东努沙登加拉传统熏肉快餐连锁,970万美元A轮融资用于扩张。 7. Skor Technologies(2022年成立):信用评分管理应用,与Mayapada银行合作发卡,融资超1200万美元;8. Torch(2015年成立):平价旅行配件品牌,获Bukalapak创始人投资,目标2029年收入7000万美元。 福布斯指出,亚太地区初创生态持续聚焦AI和深科技,生物技术、航天和绿色科技成为投资热点。百家上榜企业总融资额达3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50%。印尼企业表现反映其数字经济潜力,尤其在可持续发展和金融普惠领域的创新力。
印尼反倾销委员会(KADI)宣布对来自中国武汉钢铁集团(WISCO)的进口热轧卷钢(HRC)展开反倾销调查。此次调查源于国内产业代表PT Krakatau Posco公司及另外四家本土企业(包括PT Krakatau Steel、PT Gunung Raja Paksi等)的联合申请,指控中国进口钢材以低于市场价倾销,导致印尼本土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 调查显示,WISCO的HRC产品通过18个关税编码进入印尼市场,虽此前被征收反倾销税,但2024年中国进口份额仍从23.49%升至31.58%。KADI认定存在倾销行为与国内产业损害的因果关系,并依据2011年相关法规启动为期12个月(可延长至18个月)的调查程序。 中国钢材虽在2008年被征收反倾销税,但WISCO自2024年起被列为“微量豁免”(税率0%),导致其市场份额持续扩大。KADI已向涉案各方(包括中国驻印尼使馆及印尼驻华机构)通报调查进展,并强调将严格遵循国际贸易规则。 此次行动凸显印尼保护本土钢铁产业的决心,后续可能对中国钢材加征额外关税。相关动态将持续影响区域钢铁贸易格局。
工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共有1690家企业正在建设生产设施,总投资额达930万亿盾(约422亿美元),预计创造33.2万个就业岗位。 其中食品行业投资最活跃,246家企业投入50万亿盾,将吸纳1.6万名工人;纺织业77家企业投资5万亿盾,提供1.4万个岗位。皮革及鞋类产业投资额甚至超过食品业,属于资本与劳动密集型结合领域。 工业部发言人表示,这些项目集中在23个子行业,仅2025年上半年就吸引大量投资。不包括土地和基建成本的投资额为593万亿盾。政府强调,制造业扩张不仅推动经济增长,还为劳动力市场注入活力,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凸显印尼作为新兴生产基地的吸引力。 未来随着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将进一步强化印尼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9月1日,印尼股市开盘暴跌3.44%(约269.15点),至7561点,交易量222万股,成交额20.7亿印尼盾。 经济协调部长在雅加达证券交易所记者会上呼吁投资者理解当前市场波动,强调印尼经济基本面(企业财务与前景)依然稳健,预计社会政治动态对经济的冲击仅为短期。 他表示政府正与上市公司、交易所及投资者保持沟通,确保投资计划不受干扰,并承诺维护经济稳定性,防止短期波动影响长期发展。他同时指出,近期民众通过示威表达诉求属民主权利,但盼以和平、相互尊重的方式进行,以加速经济复苏。 市场分析师认为,股市下跌或受近期社会抗议活动影响,但政府将力保投资环境安全,长期经济目标不受动摇。
雅加达省长9月1日表示,上周示威活动导致雅加达多地基础设施受损,总损失达550亿盾(约385万美元)。其中雅加达公交公司损失416亿盾(约291万美元),地铁公司损失33亿盾(约23万美元),监控摄像头及其他设施损失55亿盾(约38万美元)。 受损设施包括22个公交站台(含BRT专用及非专用)和1个收费站,其中6个公交站遭焚烧和洗劫,16个被破坏或恶意涂鸦。 政府自8月30日已开始清理并修复受损站台,预计9月8日或9日完成中等及严重损坏的修复,资金来自地方财政应急预案拨款,并获检察院监督。此外政府额外拨款180亿盾(约126万美元),用于8月31日至9月7日期间免费开放Transjakarta和MRT服务,以缓解民众出行压力。 此次修复工作在雅加达地区协调委员会会议上讨论决定,参会方包括雅加达议会、大都会警察局及军区代表。省长强调政府将尽快恢复公共服务,同时呼吁公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印尼近日宣布将继续执行现有的乙醇进口规定,但表示如若这些规定对国内工业造成不利影响,将考虑进行修订。该政策旨在平衡国内产业保护与国际贸易要求之间的关系。 根据贸易部的声明,政府将密切关注乙醇进口政策对本地工业的影响,特别是在能源和化工行业。如果发现现行政策对这些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将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然而政府同时强调,任何修订都将基于对产业影响的全面评估,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政府还表示,将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沟通,确保政策调整符合国际贸易规则,避免引发贸易争端。同时政府也鼓励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总体而言,印尼在乙醇进口政策上的立场体现了其在保护本国工业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未来政府将继续关注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投资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累计达578万亿盾(约合2540亿元人民币),较六年前增长31%,稳居印尼最大外资来源国之一。投资聚焦三大领域,包括金属加工业(占44%)重点投资北马鲁古省镍工业园,金额超254万亿盾。 交通与通信(占18%)包括港口、5G基建等项目;化工制药(占10%)推动本地医药产业链升级。60%资金投向爪哇岛外资源富集区,如苏门答腊、马鲁古群岛;其余布局爪哇岛人口密集区,支持电动车企业比亚迪、雅迪等建厂。相关官员表示,中方资金技术正加速该国资源深加工战略,48%矿产项目均有中企参与。今年5月两国签署产业园共建、本币结算协议,OCBC等银行已开通人民币-印尼盾直兑服务,进一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跟你说个大事!印尼的主权基金Danantara,跟咱们中国的电池原材料巨头格林美(GEM)联手合作100亿人民币的大项目,这事儿是8月27号(周三)刚官宣的,新鲜热乎!当天Danantara就说,和格林美签了《关键条款协议》,要一起把印尼镍产业往 “深加工” 带。总投资差不多14.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00亿左右。项目打算用HPAL高压酸浸工艺,计划每年产6.6万吨含镍MHP,还拉上了淡水河谷印尼公司 一起玩。 咱再回头看看格林美在印尼的布局,人家可不是第一次来。从 2019年开始,格林美就盯着印尼镍产业,从资源到材料的全链条都没放过:比如参与了青美邦的HPAL产线建设和投产,跟 EcoPro一起建正极材料厂,还跟PT Vale合作搞净零镍项目,在苏拉威西的摩罗瓦利园区运营得挺深入。 科研这块儿格林美也没落下,跟万隆理工(ITB)、中南大学一起建了 “中印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联合实验室”,后来又追加了3000万美元买设备、做课题,就是为了给HPL工艺优化和回收体系搞本土化研发支持。 那么Danantara是什么来头呢?它是印尼今年2月刚设的新主权投资基金,由总统直接管,目标是做成 “印尼版淡马锡 ”。Danantara今年手里有差不多83亿美元的 “子弹” 可用。钱从哪儿来?一部分是印尼国企分红,一部分是银团贷款,主要是整合国有资产,搞商业化投资,优先投资源、能源、食品安全、AI和先进制造这些领域。 再说说印尼的政策大方向,现在印尼的政策其实是 “继承家业”。之前佐科当总统的时候,2020年就下了镍矿石出口禁令,就是要逼产业链留在印尼本地搞炼化、做材料。后来出口额和产能都涨得特别快,慢慢形成了 “从镍矿到电池” 的政策路径。 现在普拉博沃当总统,多次说要 “接着推进、甚至加速” 自然资源下游化,计划到2026年前拿来380亿美元的新增下游投资。8月15号他做国情讲话时还说,要整治非法采矿,稳住供应,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次Danantara和格林美的项目,跟他的路线完全对得上。 总结一下,中印尼双方这次合作的印尼镍下游项目,其实就是印尼主权基金带头、龙头企业接活、政策托底撑产业。从青山园区的第一铲红土,到今天100亿人民币的冶炼大单,格林美正在书写 “资源国+制造国” 的新范式,格林美的案例,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 “技术出海+资源落地” 的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