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02日
- 星期日
投资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累计达578万亿盾(约合2540亿元人民币),较六年前增长31%,稳居印尼最大外资来源国之一。投资聚焦三大领域,包括金属加工业(占44%)重点投资北马鲁古省镍工业园,金额超254万亿盾。 交通与通信(占18%)包括港口、5G基建等项目;化工制药(占10%)推动本地医药产业链升级。60%资金投向爪哇岛外资源富集区,如苏门答腊、马鲁古群岛;其余布局爪哇岛人口密集区,支持电动车企业比亚迪、雅迪等建厂。相关官员表示,中方资金技术正加速该国资源深加工战略,48%矿产项目均有中企参与。今年5月两国签署产业园共建、本币结算协议,OCBC等银行已开通人民币-印尼盾直兑服务,进一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跟你说个大事!印尼的主权基金Danantara,跟咱们中国的电池原材料巨头格林美(GEM)联手合作100亿人民币的大项目,这事儿是8月27号(周三)刚官宣的,新鲜热乎!当天Danantara就说,和格林美签了《关键条款协议》,要一起把印尼镍产业往 “深加工” 带。总投资差不多14.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00亿左右。项目打算用HPAL高压酸浸工艺,计划每年产6.6万吨含镍MHP,还拉上了淡水河谷印尼公司 一起玩。 咱再回头看看格林美在印尼的布局,人家可不是第一次来。从 2019年开始,格林美就盯着印尼镍产业,从资源到材料的全链条都没放过:比如参与了青美邦的HPAL产线建设和投产,跟 EcoPro一起建正极材料厂,还跟PT Vale合作搞净零镍项目,在苏拉威西的摩罗瓦利园区运营得挺深入。 科研这块儿格林美也没落下,跟万隆理工(ITB)、中南大学一起建了 “中印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联合实验室”,后来又追加了3000万美元买设备、做课题,就是为了给HPL工艺优化和回收体系搞本土化研发支持。 那么Danantara是什么来头呢?它是印尼今年2月刚设的新主权投资基金,由总统直接管,目标是做成 “印尼版淡马锡 ”。Danantara今年手里有差不多83亿美元的 “子弹” 可用。钱从哪儿来?一部分是印尼国企分红,一部分是银团贷款,主要是整合国有资产,搞商业化投资,优先投资源、能源、食品安全、AI和先进制造这些领域。 再说说印尼的政策大方向,现在印尼的政策其实是 “继承家业”。之前佐科当总统的时候,2020年就下了镍矿石出口禁令,就是要逼产业链留在印尼本地搞炼化、做材料。后来出口额和产能都涨得特别快,慢慢形成了 “从镍矿到电池” 的政策路径。 现在普拉博沃当总统,多次说要 “接着推进、甚至加速” 自然资源下游化,计划到2026年前拿来380亿美元的新增下游投资。8月15号他做国情讲话时还说,要整治非法采矿,稳住供应,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次Danantara和格林美的项目,跟他的路线完全对得上。 总结一下,中印尼双方这次合作的印尼镍下游项目,其实就是印尼主权基金带头、龙头企业接活、政策托底撑产业。从青山园区的第一铲红土,到今天100亿人民币的冶炼大单,格林美正在书写 “资源国+制造国” 的新范式,格林美的案例,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 “技术出海+资源落地” 的中国智慧。
法国矿业公司Eramet 2025年产量目标为4200万吨(原计划3200万吨+新增1000万吨配额),其中高品位镍(腐岩矿)3000万吨,2700万吨供应本土NPI冶炼厂,300万吨供应Eramet自有冶炼厂;低品位镍(褐铁矿)1200万吨,全部供应高压酸浸(HPAL)项目。 该项目合作方包括法国Eramet、中国青山控股、印尼Antam,基地位于北马鲁古省Weda Bay工业园(IWIP)储量寿命为22年(按当前产能测算)。能矿部特批新增1000万吨开采配额(褐铁矿专供HPAL),政府推动高附加值加工(HPAL生产电池级硫酸镍)。 产能规划的短期目标为2025年达4200万吨,2027-2028年或提升至6000万吨/年(需政府批准)HPAL项目将褐铁矿转化为电动车电池材料;Eramet掌控全球12%镍资源(IWIP占其总储量40%),青山提供冶炼技术,Antam保障本地化运营。
印尼核电发展规划的短期目标是2034年建成500MW核电站,长期目标是2040年扩容至7GW。首期投资52.3万亿盾(约合3.2亿美元)覆盖2025-2034年建设周期,电力领域总投资188亿美元(约2967万亿盾),核电占比17%(仅次于地热和光伏)。 该项目的主导方为国家电力公司,采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选址地点包括邦加勿里洞(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加里曼丹(备选基地)。 该项目已列入《2025-2034电力供应规划》法定文件,能矿部与国会已成立专项监管小组(2025年8月成立)。融资机制为政府担保+国际银团贷款(日本三菱、韩国水电参与),拟发行绿色债券,同时计划启动全国核电科普(2026年预算5000亿盾) ,也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500MW核电站可满足200万户家庭用电,而7GW核电将占印尼总装机容量12%,电价成本预计0.09美元/kWh(低于煤电0.11美元)。
为实现8%的年经济增长率,印尼需在5年内(2025-2029年)吸引投资13528万亿盾(约814亿美元),创造374万个就业岗位。投资重点领域聚焦煤炭、油气、棕榈油等28种资源下游化,2025年上半年下游产业引资280万亿盾(占总投资30%)三大支柱包括产业下游化(提升镍、铜等资源附加值)数字经济转型(简化投资审批流程)绿色经济基金(支持可持续项目)。 2025上半年总投资为942万亿盾(达年度目标1900万亿盾的49.5%)主要贡献行业包括矿产冶炼(镍加工主导)可再生能源(光伏、地热)以及食品加工业。预期GDP将新增2000亿美元,出口额将提升至8570亿美元,新增300万个就业岗位。 镍产业链将吸引外资建设电池材料工厂(如宁德时代印尼项目)棕榈油升级将建设生物柴油与化妆品原料生产基地;数字基建将加速5G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不过也需简化中央-地方投资审批流程;平衡资源开发与碳中和承诺(2030年减排目标)东南亚多国也推出更优惠外资政策(越南、泰国) 。
工业部宣布针对完全进口(CBU)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于2025年12月31日如期终止,无延期计划。当前补贴计划为CBU电动车享受0%进口关税,奢侈品税PPnBM税率降至0%。条件是车企需承诺在印尼建设电池工厂;现有燃油车企转型电动车生产;已投产车企扩大本土产能。企业过渡要求为进口量与本土产量须1:1匹配(如进口1万辆需本土生产1万辆)计划在2026-2027年完成本土化生产目标,2028年对未达标企业执行银行保函索赔。 2024年印尼电动车销量达20.7万辆(同比增长78%)补贴政策显著刺激需求;倒逼车企加速本土化(如BYD、现代正建设印尼工厂)印尼汽车工业协会提醒本土产能不足恐导致2026年市场断层。终止补贴迫使外资加大本地投资(例:比亚迪计划2026年实现40%本土化率)2024年税收减免造成财政损失超5万亿盾;政府同步提高混合动力车型补贴,避免单一技术路线依赖。
由中远海运集团新开辟的印尼巴淡岛港至中国海南洋浦港直航航线正式开启首航,该航线在巴淡岛港、洋浦港及马来西亚亚庇间定期往返,且能衔接美洲干线船舶。 其不仅缩短物流时间(如海南椰制品企业原料运输从20天缩至6天)、降低成本(替代新加坡中转),惠及巴淡生态绿色油脂公司、海南椰制品企业等,还优化区域产业链,进一步深化中印经贸合作(中国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推动东盟与中国联系及地区共同繁荣。
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雅加达联合举办“中国(新疆)— 印尼经贸交流会”,双方重申将深化多领域经济合作,合作范围不仅限于贸易,还涵盖供应链发展、清真产业强化及长期互利机会创造.合作基于相互尊重、互惠原则及双方庞大的穆斯林人口基础,且新疆在农业、物流、能源、健康领域的产业优势契合总统普拉博沃政府的优先方向。 此外2025年1-5月印尼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达6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方表达了新疆向东南亚、东亚扩大开放的承诺,印尼则强调与中国在投资、技术转移领域的合作对其疫情期间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并表示将通过许可、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措施支持投资者。
印尼拥有稀土金属这一珍贵资源,总统普拉博沃在2026年国家预算法案及财政说明相关会议中提及该资源,称其应被用于赋能战略产业和提高军人福祉。 根据2020年能源与矿产资源部手册,稀土金属由17种化学元素组成,包括15种镧系元素(镧La、铈Ce等)以及钪Sc和钇Y。 稀土金属用于制造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池的永久磁铁、电动汽车电池、环保能源涡轮机,还应用于原油蒸馏的液体分解催化剂、电视屏幕、硅芯片等众多电子相关产品及医疗设备如X光机、MRI等。 此外稀土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钕(Nd)和铽(Tb)是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发电机的重要材料,镧(La)、钕(Nd)和铈(Ce)是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的关键材料。作为先进材料的重要合金元素,部分军事装备使用稀土元素作为合金,如Terfenol-D材料用于夜间步枪瞄准镜的声纳波阻尼器等。
每年8月17日的印尼独立日通常是纺织业的销售旺季,但近3年相关产品(如国旗、独立日主题T恤等)的需求不稳定且呈下降趋势。 尽管仍存在市场发展空间,但受民众购买力下降影响,行业状况尚未完全稳定和恢复,订单情况时好时坏。问题根源包括进口产品竞争加剧,进口流程相比在本国生产更为简便,大量成品纺织品涌入印尼市场。同时中国纺织品存在倾销行为,导致印尼国内聚酯聚合生产全部停滞,本土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印尼纤维和长丝生产商协会秘书长呼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国内纺织业,因为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工厂就有数千至数万名工人,若缺乏保护,整个行业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