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4日
- 星期二

Surya Darmadi作为PT Duta Palma集团所有者,因侵占廖内省林地及洗钱罪被判16年监禁,目前关押在Nusakambangan监狱。其公司被指控造成国家数万亿盾损失。在日前庭审中,他通过律师向雅加达腐败案法庭提交文件,拟将其在西加里曼丹的棕榈种植园及加工厂(估值10万亿盾)捐赠给国家投资管理机构Danantera。 律师称此举旨在“协助政府发展经济”,其团队要求政府按《创造就业综合法》解决廖内省种植园土地许可问题,而非通过刑事诉讼;他们还指控司法歧视,称同类土地纠纷多通过行政罚款解决。目前总检察署已扣押其价值数万亿资产。 最高法院已驳回其再审申请,其旗下7家公司作为法人被告仍在审理中。此次捐赠需经法律审查,确保资产来源合法性。 该案凸显印尼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执行矛盾,捐赠能否抵减刑责仍待观察。

雅加达警察局苏加诺-哈达机场分局日前宣布破获一起跨国人口贩卖案,逮捕15名嫌疑人(6名女性、9名男性),另有24名在逃人员被列入通缉名单。该团伙以“高薪工作”为诱饵,通过非正规渠道输送印尼劳工至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沙特、马来西亚、阿曼等8个地区。 他们还会提供虚假职位,包括家政助理、种植园工人、网络赌博客服等。该团伙使用2辆汽车运送受害者至集中点,警方也查获了护照、登机牌等作案工具。2025年1-10月成功拦截688名非法外劳,7-10月累计抓获39名嫌疑人(14人羁押、1人进入二期审查)。 嫌疑人违反印尼《移民工人保护法》和《反人口贩卖法》,面临3-15年监禁及1.2-6亿盾罚款。警方呼吁民众通过正规渠道出国务工,以保障合法权益。

巴厘岛乌布地区一家货币兑换处员工被外国游客当场抓获欺诈行为,该名据称为法国籍游客在发布的视频中揭露,该员工在兑换500欧元时,故意将约200万盾的纸币掉落至桌下抽屉。 视频显示,当游客发现金额不符后,立即用英语警告称我录下你了!知道吗?我马上报警!游客通过隐藏在眼镜中的摄像头记录了全过程,并当场取消交易离开。 乌布警察局长确认此事属实,涉事兑换处位于Gianyar县Junjungan区。警方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游客利益,更破坏乌布旅游形象,将依法处理违规商家。该事件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凸显巴厘岛旅游服务监管漏洞。警方强调将对违规兑换处采取严厉警告和法律措施,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国家营养局(BGN)近日揭露免费营养餐计划(MBG)中存在的腐败问题,涉及10681个营养供应单位,总金额达70万亿盾。 腐败方式包括供应商提供劣质食材并承诺每月2000万盾回扣;部分单位提交虚假财务报告;年轻管理人员(平均26-27岁)未按标准流程监督烹饪过程。 为此当局计划实施虚拟账户(Virtual Account)监管系统,限定每单位仅2人(基金会代表和负责人)可提取资金,同时还已开除部分违规人员。BGN强调将加强监管,确保价值10亿盾/单位的资金用于提高食品质量。

巴厘省长日前提议将外国投资者在巴厘岛开展业务的最低投资额从100亿盾提高至1000亿盾(约合人民币4300万元)。该政策旨在遏制外资通过在线单一提交系统(OSS)轻易进入当地市场,避免与本土中小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数据显示,仅巴东县就有400多家外资企业涉足租车、建材、餐饮等领域。 鉴于现行OSS系统仅要求外资最低投资100亿盾,导致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挤压本土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通过提高门槛,确保外资具备长期发展实力,而非短期套利。他指出外资企业占用社区土地资源,却未有效带动本地经济提升。 印度尼西亚大学经济学家认为该政策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保护倾向,但实际效果需观察实施后的投资流向和中小微企业受益情况。部分人士担忧过高门槛可能抑制外资活力,而支持者强调需优先保障本土居民生计。该提案目前仍处讨论阶段,实施细节待进一步明确。

中国自2011年11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NIPRCES),为6 – 15岁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该计划覆盖28个省份12万所学校约3700万学生,政府投入巨大,2021年拨款达52亿美元,补贴标准从2011年每生每天3元涨至2021年的5元。 学校根据季节提供丰富多样的饭菜,食材优先选用当地农产品,既保证新鲜又助力乡村经济。除午餐外,下午还有加餐。为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如2022年发布学校食堂国家标准,要求上传菜品照片接受监督。 2025年7月公布首个学校供餐服务国家标准,规定配备全职食品安全官员、进行每日检查和每月风险分析等,还推行互联网透明厨房系统,家长可监督烹饪过程。不过该计划也面临挑战,2024年超1200人因挪用资金受罚,2025年甘肃天水还发生含铅量超标的工业涂料污染食物致数百儿童中毒事件。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规范供应链,努力让学生吃到安全、营养的饭菜,这一计划也成为助力农村孩子健康成长、改变未来的重要举措。

印尼投资机构Danantara将通过私募配售(Private Placement)向印尼鹰航(Garuda Indonesia)注资30万亿盾,以助其重组财务。此次注资由Danantara子公司Danantara资产管理公司(DAM)执行,资金来源包括14.41亿美元的现金注资,以及将4.05亿美元股东贷款转换为新股。 这笔资金将用于改善鹰航及其子公司Citilink的财务状况,增强流动性和资本结构,支持未来业务发展。鹰航虽在2022年重组后降低了债务并改善了股本,但仍面临多重挑战,如未能实现第二轮战略投资者融资、未录得正股本、飞机维护成本上升、运营流量恢复缓慢等。 截至2025年6月30日,鹰航净营运资本为负,总负债超过总资产80%,符合进行超过10%股本私募配售的条件。此次募集的资金中,29%用于鹰航和Citilink的营运资金和运营,37%用于增强Citilink资本,22%用于机队扩张,12%用于偿还Citilink2019-2021年间欠Pertamina的燃料债务。 交易完成后,公众股东持股比例将从27.46%稀释至5.03%。Danantara作为鹰航主要股东,承诺长期支持其发展,此次注资也显示出对鹰航重组的信心。鹰航计划于2025年11月12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寻求股东批准。

东努沙登加拉省拉布汉巴焦地方法院日前对一起人口走私案的中国籍被告进行指控宣读庭审。此次庭审因被告汉语不流利需配备中印翻译而推迟进行。检方多层指控嫌疑人主要违反移民法及刑法。据起诉书,被告安排7名中国公民持落地签入境印尼,计划偷渡至澳大利亚,联系一名在逃人士找船长,招募一名另案被告运送这7人并支付3000万盾报酬,每人收取5000美元费用。 2024年11月21日凌晨3点,7名中国公民从巴厘岛乘快艇到拉布汉巴焦,入住酒店准备出发。后因快艇故障和一名中国公民生病,行程推迟,该患者就医后出院,被告下令尽快出发。11月30日凌晨3点,两名被告启航,3天后抵达澳大利亚,但12月3日凌晨3点被澳大利亚边境部队扣押。 7天后两人被释放,条件是带15名孟加拉国公民到印尼,最终两人被印尼警方逮捕并在地方法院受审。庭审中起诉书内容经翻译成中文,被告律师表示异议并将提出抗辩。庭审推迟至10月7日,进行律师抗辩审查。

10月6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赴邦加岛见证关键一幕:检方将查扣的6座锡冶炼厂、约680吨锡锭、108台重型机械移交国企 PT Timah 托管。同期大批非法矿点关停、海上缉私升级,伦敦锡价三日冲上37,500 美元/吨,创半年新高。今天用关键数据讲清四件事:发生了什么、印尼锡业基本盘、整顿与政策的关联以及后续关注的方向。 第一,从资产移交到价格暴涨的全链条 10月6日的移交中,检方披露上述资产投运后年营收可达4.6 万亿印尼盾,约19.8亿元人民币;总统并要求总检署、军方、海关、海警联手打击非法矿业。此前,印尼检方已扣押4.2万吨锡砂并持续收网;地方层面在邦加—勿里洞关停约1,000处非法矿点。10月1日,马来西亚海事执法机构在柔佛海域截获印尼货船,查获2.65万公斤疑似锡矿,再次印证“原矿走私”灰链。多重动作推升伦敦锡价破37500美元/吨(4月来高位),市场进入“事件驱动”高弹性区间。 第二,产业底子与政策逻辑 印尼是全球第二大锡矿生产国,2023年约占全球矿锡23%;供给高度集中于邦加—勿里洞群岛,PT Timah为显性主力,但长期受“影子产能”分流。自10月3日起,印尼能矿部要求RKAB(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改为一年一核准,并提高复垦保证金与申报门槛,加速纠偏、动态控产。 此次整顿还关联2015-2022年大案:PT Timah特许区因系统性寻租、非法采矿,损失达300万亿盾,涉案人员已判刑,本次移交资产正是追赃结果。本质是通过“没收—移交+新规”,实现“压灰产能、扩合规产能”的结构调整。 第三,政策信号:从誓言到落地 印尼政府整顿非法矿业的铺垫早有迹可循:8月15日国情咨文,普拉博沃点名非法开采与走私,强调跨部门合围;9月能源矿产部对190家矿企实施最长60天暂停复核,随后RKAB一年一批正式落地,执法与制度并行推进;10月锡矿行业成“示范”,移交—缉私—关停串成闭环,供给—价格—秩序的再平衡开启。 作为全球第二大锡产国,印尼供给牵动全球产业链。此次整顿非临时动作——从8月誓言到9月复核,再到10月落地,尽显规范决心。这不仅清退灰产能,更重塑全球锡市供给格局,后续合规产能释放与政策落地值得持续关注。

财政部税务总局截至9月,打击非法商品行动成果显著,涉案总值达6.8万亿盾。自7月起,海关总局成立打击非法走私货物和非法消费税货物特别工作组,强化监管,这也是维护国家经济主权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打击损害国家利益、保护国内产业的非法活动。 1-9月,海关在关税和消费税领域共开展22064次执法行动,查获非法商品总值6.8万亿盾。其中关税领域7824次行动,查获货物价值5.5万亿盾;消费税领域14240次行动,查获价值1.3万亿盾,包括8.133亿支非法香烟和21.16万升酒精饮料。 后续跟进包括147起调查,173名嫌疑人,最高罚款达1224亿盾。特别工作组成立后,监管成效大幅提升。关税领域有1315次行动,查获货物价值3443亿盾;消费税领域5450次行动,查获货物价值3950亿盾,拦截3.283亿支非法香烟和6.52万升酒精饮料。 此外,海关还加强数字监管,2023年以来关闭953个非法市场账户,2025年在市场查获5103起非法香烟销售,拦截1.408亿支非法香烟。在中爪哇和日惹地区,截至9月,海关通过2858次行动,挽回国家潜在损失2470亿盾。 未来,海关将持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部门合作,提升企业守法意识,保障国内产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