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说:三部分快速了解雅加达

第一部分是雅加达的商圈分布,分为城区和郊区,从居住来说,在城区最热闹的商圈要属PIK商圈,其次是兰花园CP商圈。从开公司的选址来说,如果你是做传统批发的,建议在卡夹马达商圈或者Mangga Dua商圈,如果你是从电商的,建议在郊区的Gading Serpong商圈,如果你需要高档的写字楼,建议在Kuningan使馆区的商圈附近。 第二部分是雅加达十大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包括小家电, 电脑,建材,机电,化着妆品,汽摩配,手机,服装以及建材等等,基本都分布在老城区。考察各行业市场都是必去的地方。 第三部分是雅加达周边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雅加达东西60公里以内都是成熟的园区,园区的土地售价通常在1000-1500人民币每平米,租赁价格在15-20块人民币每平米每月。如果你是做重化工业的,比较合适在雅加达西部的芝甘特现代园区或者千禧园区。如果你是做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的制造业则更多分布在东部的这些园区。最主要的其中有一个叫加巴贝卡园区。 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掌柜说:印尼市场“下半场”如何入局

2023年开始,印尼市场正处于下半场吗? 该如何入局印尼市场? 要理解印尼市场是不是处于下半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印尼市场过去都经历了什么, 首先,在2003-2015年,是印尼传统贸易的黄金时期,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出口贸易开始急剧攀升,印尼的华裔企业利用语言和信息优势,抓住市场红利,把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倒到印尼,赚的盆满钵满。紧接着2015年-2022年,是印尼电商行业的黄金时期,电商行业野蛮生长的7年,中国产品与印尼饥渴的线上渠道一结合, 把印尼电商市场从20亿美元,迅速干到600亿美元。这两个时间段都属于印尼市场的上半场,共同点是印尼市场缺货,低价策略横行无阻。 第二,相对于印尼市场的上半场,从2023年开始,印尼市场开始进入下半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已经严重冲击了本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如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出现严重的倒闭潮,印尼政府不得不通过关税,配额和产品认证等提高成品进口的门槛,第二,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尝到了做印尼本土市场,做本土供应链和下沉渠道的红利,这就让依赖传统跨境贸易的企业越来越难做。 第三,印尼经过过去20年,年均5%的经济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印尼市场也处于消费升级,而且印尼2.8亿人口,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国,拥有5000多万的中产消费者。 基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印尼市场已经处于下半场,各位老板想要抓住印尼市场下半场的机会,一是与印尼同行合作,落地印尼,做下沉渠道,二是一定要注重线上渠道的宣传和推广。 好的,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助您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印尼王掌柜的创业故事

创业12年,经历两次行业重大变故,三次合伙人的拆分,仍然能够屹立不倒。 我是印尼王掌柜,在印尼20年,目前在雅加达和广州拥有60多人的团队,主要给来印尼发展的中国创业者提供两项服务,一个是通过我们的企业通平台协助中资企业高效进行市场开拓,第二是提供公司注册和合规,风险规避等咨询服务。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印尼的创业经历。 2004年来到印尼留学读书,2008年毕业,那会儿来印尼发展的中资企业还不多,就业也不太容易,所以就在2011年和两位好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叫千岛旅行社。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从2011起步的10万块,到2015年已经有上百万的资产。 但仅仅时隔一年,2016年就出现了巨额亏损,原因有两个,外部原因是国内携程等在线平台对海外资源的整合严重挤压了海外地接社的利润空间,内部原因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自身管理水平的局限,导致公司运营效率底下。但在当时那个时候,并没有清晰的整改思路,反而在2017年抛开商旅业务,另起炉灶到巴厘岛搞自己并不擅长的海外婚礼和婚拍,一年多时间耗费了50多万,并没有拿到结果,于是在2018年痛定思痛,重新回到雅加达,把企业服务作为核心战略来实施。 转眼来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企业出海落地印尼的节奏,但幸运的是由于过去10年商旅服务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特殊时期的企业机票业务让公司有机会存活下来,但同时合伙人又出现了严重的内讧,虽然伤筋动骨,但总算保全了公司。 王掌柜自己在印尼创业这12年,给大家分享三点心得,第一,合伙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请专业的股权律师进行合伙机制的设计,终局思维,想好怎么散伙再合伙,第二,目前是印尼市场的下半场,想要在印尼市场赚到钱,一定要有长期主义和聚焦战略,第三,在战略之下,竞争的终局取决于团队的战斗力,一定要做好本地化的团队建设。 王掌柜未来10年,愿意做大家在印尼创业的军师和幕僚,为各位在印尼的创业成功献计献策,保驾护航。

掌柜说:想做印尼本土供应链如何入手

做印尼本土供应链大有机会?是的,王掌柜给大家分享两点点: 第一,截止到2022年印尼电商市场交易额已经高达600亿美元,但电商平台90%的产品却来自进口,一方面来自中国的产品确实物美价廉,另一方面,印尼本土的工厂无法搞笑柔性生产,对接线上渠道。 第二,印尼政府对于电商平台90%的产品来自进口非常恼火,不断通过产品认证,配合和关税限制成品进口,但印尼本土又缺乏高效的生产能力,以及优质的现货。 基于以上两点,印尼市场目前做本土供应链的机会非常大,不管是连接中国厂商还是找本土代工,只要能够在本土在细分品类上,提供优质的现货,来做本土供应链,每年做几个亿不成问题。 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掌柜说:重磅!Tiktok印尼小黄车复活啦!

印尼官网上发布新闻公告,确认和Tokopedia的母公司GOTO达成战略合作,与此同时赶在印尼电商购物节的12月12日印尼TikTok的直播间终于出现了小黄车,这也宣告了自10月4日起经历了两个月冰封期的TikTok小黄车,在Tokopedia的加持下,终于复活了。其中有几个重点,王掌柜分享给大家。 第一,作为战略合作关系的一部分,Tokopedia和TikTok shop印尼业务将合并在Tokopedia公司旗下,其中TikTok将拥有Tokopedia公司75%的控股权,TikTok印尼的电商功能将由Tokopedia公司运营和管理。 第二,TikTok承诺对Tokopedia公司进行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长期投资。 第三,十二月十二日印尼电商购物节期间,Tokopedia和TikTok推出Buy Local本地购活动。 第四,TikTok和Tokopedia的合作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或许是对TikTok小黄车的思念成疾,当天大量的印尼网民在TikTok蹲守在各个直播间,卖衣服的,卖化妆品的,卖零食的等等都是轻轻松松场观几百上千的,印尼贸易部长表示将给TikTok和Tokopedia的合并提供3-4个月的磨合期,希望此次合并给印尼小微企业创造更多机会,大家对TikTok印尼“复活”怎么看? 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掌柜说:印尼落后吗,市场潜力如何

印尼落后吗?相信很多老板说相比中国,印尼是落后的,但先别着急,我们先看一组背景: 第一,印尼在20世界80-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并称亚洲四小虎,1978年已经拥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很多商业模式和消费观念都与西方接轨。但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印尼盾剧烈贬值,美元和印尼盾的汇率从1比2400跌到1比14000,贬值高到80%,印尼经济经过7年的疗伤,2004年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到2023年的20年间保持了5%以上的经济增长。 第二,在过去10年,佐科总统当政,印尼在整个东南亚都是学习中国搞基建,学得最像的国家,过去10年,修了将近2000公里的高速,相当于印尼 全部高速公路的80%,印尼已经比自己10年前,前进了一大步。印尼已经拥有了横贯爪哇岛的高速,未来五年纵贯苏门答腊的高速也有望开通,会对印尼的经济增长释放出更大潜力。 第三,未来10年,依托于印尼2.8亿的人口红利,以及5000万以上的中产人口,印尼政府将继续推进新首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制造业等,印尼经济有望经继续保持5%以上的增长率。 所以印尼市场潜力巨大,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掌柜说:中国老板的本土化认知

在印尼创业为什么会失败?来印尼创业的国人,本身拥有国内丰富的行业经验,成熟的供应链,也不缺资金和技术,但在印尼的项目还是夭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比日韩企业老板在出海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 和对本地化的强烈认知,很多中国老板最大的软肋就是本土化的认知严重不足,在落地印尼后,完全照搬在中国的市场经验和管理经验,结果边摸索边干,到完全适应本地化断则一年时间,长则三年时间,不经意间交了几百万的学费? 在印尼的中国老板,欢迎参加王掌柜12月8号在雅加达的”本地化实战训练营”, 集合了王掌柜过去12年在印尼的创业经验,真正打开中国老板的本土化认知,高起点落地印尼,在印尼市场实现高速增长。

掌柜说:如何合理激励印尼员工

激励印尼员工,好难?确实不容易,因为相比中方员工百试不爽的金钱物质激励,印尼员工好像对金钱不是特别感冒,比如你说加班给加班费,印尼员工却百般不情愿,你说公司达到年度目标,会有丰厚的年终奖,他们也好像不以为然。到底如何有效激励印尼员工呢?各位老板记得点点关注,王掌柜给大家分享两点: 1. 印尼员工的金钱财富观上,没有积累和传承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下钱够花就行,如果他们感觉每月5000块的工资已经够花了,即使你说未来有机会收入翻倍,他们心里可能疑惑,为什么要翻倍? 2. 相较于对于金钱的淡然,印尼员工更加注重身份和地位,你如果给他一个机会,能够获得荣誉头衔或者职位晋升,他可能会异常兴奋,绞尽脑汁,好好表现。 除了这两点以外,激励印尼员工还有什么方法呢? 欢迎参加王掌柜的本土化实战训练营,让你更加高效落地印尼。

掌柜说:印尼本土化之着装

在印尼创业的老板,你有没有穿着体恤短裤上班而被员工嫌弃的经历,你有没有被印尼员工称作Pak或者Bu,你还纳闷儿啥意思。其实这些都与印尼的办公室礼仪有关,记得先点关注,王掌柜在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两点: 在印尼办公室着装非常重要,因为印尼社会文化中非常注重仪式感,穿着T恤短裤来上班,相当于想印尼员工宣告,我爱咋滴咋滴,你们对我一点也不重要,反过来,印尼员工也会从内心嫌弃着装随意的老板,你在他们心里也就失去了威望。 印尼员工平常对中方老板会礼貌称呼Mr或者Mrs,但当他们感觉已经融入到你的团队中的时候,你们更习惯称呼你Pak 或者Bu, Pak 对应Mr, 在印尼语中的全称是Bapak, 是对男性上级或者前辈的尊称,Bu 对应 Mrs, 在印尼语中的全称是Ibu, 是对女性上级或者前辈的尊称。如果你在公司没有没有被这样称呼,说明你和印尼员工还没有融为一体。 各位老板,更多关于印尼办公室礼仪,欢迎参加王掌柜的本土化实战训练营,让你更加高效落地印尼。

掌柜说:落地印尼,中国老板相比日韩差在哪里?

日本老板 70年代出海印尼,韩国老板80年代出海印尼,中国台湾老板90年代出海印尼,中国大陆老板2010年之后出海印尼,你耳熟能详的青山集团,Oppo, Vivo, 五菱,东风小康 等等都是在2010年以后陆续落地印尼的。 相比日韩企业老板在出海方面积累的成熟经验 和对本地化的强烈认知,中国老板最大的软肋就是本土化的认知严重不足,在落地印尼后,完全照搬在中国的市场经验和管理经验,结果在市场调研上 “蜻蜓点水,流于表面”,在团队搭建和管理上毫无章法,本地团队对公司毫无认同感,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在对外商务关系上,无法与本地合作伙伴建立高效合作,在政府和社区关系上,疲于被动应付。 很多中国老板都是”从零开始造轮子”, 边摸索边干,到完全适应本地化断则一年时间,长则三年时间,不经意间交了几百万的学费,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呢? 在印尼的中国老板,欢迎参加王掌柜12月8号在雅加达的”本地化实战训练营”, 集合了王掌柜过去12年在印尼的创业经验,真正打开中国老板的本土化认知,高起点落地印尼,在印尼市场实现高速增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