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内群岛丹戎槟榔移民局日前推出两项落地签(VoA)新政,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局长介绍,新政策包括30天签证(50万盾)和7天签证(25万盾),仅适用于廖内群岛地区。这两种签证专为游客设计,可用于旅游、政府公务访问、商务会谈(非受薪工作)、购物及过境,但不可用于工作。 丹戎槟榔移民局每天在丹戎槟榔斯里宾坦普拉国际港口服务300-500名国际旅客,主要来自往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船只。局长表示,该政策旨在提升廖内群岛作为边境地区的国际游客数量,尤其吸引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游客。 廖内群岛省长高度评价这一政策,特别是新增的7天落地签。他认为这不仅增加游客数量,还为当地带来广泛经济收益,包括外汇收入、小微企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廖内群岛地处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最繁忙海上通道之一,每年有9万艘船和7000万集装箱通过,具备成为印尼第三大旅游目的地的潜力。省长还指出,自2024年底推出7天落地签以来,短期内已吸引5800名外国游客,政策成效显著。灵活的签证选项增强了廖内群岛的竞争力,使其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和投资目的地。
印尼镍工业论坛(FINI)希望政府对已开建冶炼厂的企业给予豁免,允许其继续将镍加工成中间产品。2025年6月5日生效的政府新规限制新建镍冶炼厂投资项目,规定采用回转窑电炉(RKEF)火法冶金和高压酸浸(HPAL)湿法冶金技术的企业,不得仅生产镍锍、混合氢氧化物沉淀物(MHP)、镍铁(FeNi)和镍生铁(NPI)等中间产品。 同时企业申请许可时须提交不生产此类产品的声明,FINI主席表示,部分会员企业在政策出台前已启动工厂建设,希望政府考虑其建设进度和生产准备情况,给予政策豁免,以维护镍矿加工业的产能和公平的投资环境。目前印尼有120个火法冶金项目和27个湿法冶金项目,总计147个项目,对镍矿需求巨大。但镍冶炼行业面临压力,火法冶金产能饱和,湿法冶金则受硫磺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利润受损。
巴厘岛工商会(Kadin Bali)近日对日益增多的外籍人士非法商业活动表示严重关切。会长日前在卡朗阿森县商会会议上指出,这些外籍人士通过租用民宅和宿舍开展隐蔽商业活动,严重威胁本地中小微企业(UMKM)的生存。 他透露,涉嫌违法的外籍人士利用特定签证居留,暗中在多个原本由本地中小企业主导的行业开展商业活动。他们通常携带大量资金,能够与本地企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且许多涉嫌使用非法许可程序并滥用”黄金签证”等签证类型。 巴厘岛商会敦促政府制定严格法规应对这一潜在威胁,强调必须坚决处理此情况。会议期间该县商会会长承诺将根据巴厘岛总会的指导,积极发展当地中小微企业并保护其免受非法竞争。 会议同时强调地方政府、商业界与中小微企业合作的重要性,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当地社区。卡朗阿森县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本地经济发展潜力,其中免费营养餐计划(MBG)预计将对当地中小微企业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