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05日
- 星期三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公司全资子公司山推(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山推新加坡公司共同出资300万美元在印尼设立境外全资子公司。该投资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印尼等国市场业务,促进公司与印尼等国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机械等的研究、开发、制造等业务,主营推土机、挖掘机等主机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产品。依托山东重工集团的资本、技术等支持,强化资源与业务协同,提升核心竞争力。拥有多个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与集团共享创新研发中心,产品链完整。2024年向高科技等产品转型升级,多款高端及新型产品问世,电装升级至X5平台。2024年度营业收入142.19亿元,同比增长25.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40.72%。
赞宇科技作为国内油化龙头,产能达108万吨/年,其印尼杜库达基地优势显著,为公司主要业绩来源。印尼对毛棕榈油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对脂肪酸等精细加工品不征收,杜库达基地在当地采购棕榈油并以精细加工品出口,获明显关税成本优势。印尼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为从价税,棕榈油价格越高,关税越高,基地关税成本优势越明显,产品单吨盈利越高,公司历史业绩与棕榈油价格正相关。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增长放缓,树龄老化致单产下行,印尼及全球棕榈油产量未来有望维持平稳。食品消费是最大下游,印度、东南亚人口增长支撑需求;化工需求刚性,生物柴油需求持续创造新增量。供给平稳、需求增长下,看好棕榈油价格中枢逐步上行,带动杜库达基地单吨盈利上升。公司推动杜库达改扩建项目,依托现有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额2.48亿元。截至2025年6月,项目部分装置进入试产阶段,整体投产后将贡献较大业绩增量,驱动公司进入成长新阶段。
2025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早前在广州举行,期间广新集团签署印尼广青镍钴湿法冶炼项目。新项目由广新集团与青山实业携手打造,为年产8万吨镍钴中间品的全球标杆工程。总投资约20亿美元,预计2026年底试产,达产后年利润约20亿元。产品为氢氧化镍钴,应用于新能源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人民币出资、融资和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案例。广新集团是广东省政府全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体、资本投资为主责、市场化为导向、混合所有制为特色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024年蝉联《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414位。企业积极践行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海外营收占比已达36%。东盟是其出海业务主阵地之一,源自东盟地区的营收占集团海外营收的86.3%,是重要增长极。企业从外贸起家,近年加快在东盟落地制造业与供应链项目,如2014年与青山实业在印尼合资兴建的印尼广青项目,以及在越南、泰国、柬埔寨、新加坡等地的相关项目。印尼广青镍钴湿法冶炼项目是广新集团深化与东盟产业链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将为全球新能源电池镍资源的稳定供给提供有效保障,集团也将借此加大在东盟投资布局,携手打造更具韧性的跨境产业链,为广东发展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工业部副部长日前宣布,中资企业PT Xinhai Knitting Indonesia与H&M在中爪哇省投资6490亿盾(约4000万美元)建设纺织及纺织制品(TPT)工厂。该工厂占地8公顷,预计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生产计划于2026年7月启动,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符合绿色工业标准的废水处理系统。纺织及纺织制品(TPT)行业是印尼国家工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2025年第一季度该行业增长4.64%;2025年1-4月出口额达33.8亿美元(约54万亿盾),同比增长3.57%;吸纳全国制造业19.18%的劳动力(超376万人)。此次投资被视为国际社会对印尼市场的信任,有助于增强印尼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工业部推出五项提升TPT行业竞争力的战略政策,包括使用环保原材料并划分再生纺织品市场;提高水、能源和化学品使用效率;强化循环经济实践;为绿色产业提供激励;实施消费后纺织品回收示范项目。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投资者、地方政府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该工厂是H&M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其高可持续性标准与印尼打造强大、包容且环保的制造业愿景一致。
中国口腔护理品牌CHOISKYCN所属集团在美国、东南亚是过亿的头部卖家,在中国拥有5000平以上的品牌基地,业务涉及美妆、个护、文具、家具等领域,销售地点分布在美国、欧洲、东南亚以及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品牌专注于口腔护理领域,推出面向不同人群(成人、儿童、老人)的牙膏以及漱口水、牙线等全口腔护理产品。该品牌在印尼市场爆火的原因包括精准切入印尼人因喜欢喝咖啡、吃油炸食品,牙渍问题普遍这一痛点。推出号称7天美白的牙膏,满足消费者对美白、清新和防护的需求。产品定价约20元人民币,锁定中高端市场,区别于印尼市场上几块钱一支的散装牙膏。添加美白成分,经科学配比,确保效果。除成人美白牙膏外,延伸至儿童、老人专用配方及其他口腔护理产品。品牌内部团队拍摄效果演示,进行前后A/B测试对比,投放初期精准广告试水,聚焦“七天美白”核心卖点,数周内累积数万支销量。同时11月开始大批量寄样,12月起直播达人数量激增,今年1-2月合作达人数同比翻倍,单月成交额突破百万美金。根据该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拓展的经验,马来西亚市场与印尼相似,是穆斯林群众聚集的国家,需要增加认证及本地KOL的投放;越南客单价偏低,偏爱日韩品牌,需要将产品重新设计推出市场;泰国/菲律宾的直播电商成熟,颜值经济盛行,适宜结合美妆博主做“牙齿美白+颜值提升”跨品类种草直播。品牌的拓展策略为每进入一个新市场,先评估是否已有爆款,若无则快速切入小众赛道;若有则需硬刚或另辟蹊径。成功因素包括切入的时间、选择的赛道、默契的团队、对流量的敏锐嗅觉、踏实肯干,以及不断测品、迭代,在TikTok的内容红利中持续获益。面对不少商家进入印尼市场竞争,他们希望中国出海创业者能够站起来,让全球感受中国供应链及企业对产品的追求,改变一些偏见。
印尼作为东南亚第一大汽车市场,2024年汽车销量86.6万辆,同比下滑13.9%;人口超2.8亿,年轻人口多,消费潜力大,是东南亚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完善财税优惠政策(税收优惠、购买补贴等),发布镍矿石出口禁令。印尼镍、钴等矿产资源丰富,希望借助资源优势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关键角色。五菱2015年落地西爪哇省,2017年建成投产,年产15万辆,2024年投资建设电池pack组装线,建成核心供应商园区;2022年投产五菱Air EV(右舵版),成为印尼本土首款量产电动车型;2025年5月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印尼下线,神炼电池也已投产。广汽2025年7月雅加达智慧工厂竣工投产,引入“灯塔工厂”标准,年产能从2万辆逐步扩展至5万辆,以纯电为核心,逐步导入插混、油混等车型,覆盖SUV、MPV等细分市场,开发7座车型。比亚迪印尼工厂处于建设阶段,计划2025年底前投产,规划产能15万辆,投产后将逐步采用本地化供应链,与印尼镍矿企业合作建设电池材料基地,预计2026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本土化生产,成本降低30%。小鹏与Handal印尼汽车公司(HIM)合作,由后者负责小鹏G6和X9车型的本土化组装,采用全散件组装(CKD)方式,小鹏X9右舵版于2025年7月在印尼投产。创维通过嘉润集团旗下子公司Polytron代工,2025年6月上旬实现本土化生产,旗下 Skyworth K车型以Polytron G3下线。宁德时代、华友钴业、青山控股、洛阳钼业、格林美等电池及材料厂商已进入印尼市场,布局电池及材料生产。 印尼电动汽车销量逆势上扬,2024年超过4.3万辆,同比增长150%,中国品牌包括比亚迪、五菱、奇瑞等,五菱已累计售出超4万辆电动汽车,中国车企借助电动汽车挑战日系车企主导地位;印尼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刺激汽车投资和消费;印尼镍、钴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降低生产成本。中国车企进入海外市场以构建本地化生态为核心目标,如广汽发布“印尼行动”计划,围绕产品、渠道、服务、智造、能源生态、出行体系六大维度构建运营闭环,推出“GACARE”本地化服务体系,制定充电布局,联合当地出行平台打造定制车型与新能源车队。五菱在印尼的运营吸引多家零部件企业进驻,华友钴业、德隆镍业等厂商投资印尼关键原材料产业,推动当地形成以镍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助力印尼成为东南亚电动汽车生产中心。不过当地消费者对日系品牌忠诚度高;税收政策、贸易壁垒及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影响成本和市场策略;文化差异与用户认知不容忽视,消费者青睐实用型、高性价比车型,对车辆耐用性和售后服务要求高;充电设施覆盖率低。品牌可以推出符合当地居民偏好的7座或5座MPV电动车型;加强供应链建设,提升本地化率以满足政府要求,获得补贴和税费减免;加强与当地企业在充电桩、换电站方面的合资合作;研究应对印尼油品差异问题。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尼PT Sembada Makmur Sejahtera公司签署努萨拉亚项目系统EPC+OM合同,总金额创境外合同历史新高。根据合同要求,华电科工将为努萨拉亚项目提供煤炭堆场和长距离输送系统设计供货、施工服务,合同总金额约25.16亿元,预计2027年7月30日前具备输煤条件。项目竣工且验收合格后华电科工将为业主提供12年运行及维护服务,协议金额约合人民币30.51亿元并逐年结算。此次合同签署,是华电科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工作要求和中国华电科工“1+1+1+N”境外发展思路,创下的最高记录,开创了华电科工国际业务“EPC(总承包)+OM(运维管理)”全新商业模式,推动实现国际业务模式从“单一设备出口”向“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技术标准引领+服务价值链延伸”的全面升级,从设备供应向高端工程全寿命周期服务的转型。印方公司总裁高度赞赏了中方的专业实力,衷心感谢项目团队近三年来为本项目落地作出的卓越贡献,期待双方精诚合作,将本项目打造成为行业标杆工程,并对双方未来全方位合作前景充满信心。下一步中方企业将以高标准严要求高效推进项目实施,打造精品工程,为后续双方深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PT Indomobil Sukses Internasional Tbk的子公司PT IMG Sejahtera Langgeng与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日前签署合作协议,IMGSL将负责红旗汽车在印尼的整车及零部件分销,包括售后服务。红旗品牌于1958年诞生,曾作为中国领导人座驾及国家重大活动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末转向市场化,2018年推出新设计战略后,销量和全球出口量逐步增长。红旗在2025年4月公布其全球扩张计划,计划五年内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000个销售服务网点。在东南亚、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建设五大海外枢纽集群,设立本地低碳研发中心、供应链及运营中心。计划实现海外年产能超20万辆,创造超2万个上下游就业岗位。依托电动“天宫”、混动“洪湖”、智能“九章”三大技术平台,全球推出超20款新车型,目标是成为全球认可的东方文化标志。目前拥有18款车型,涵盖燃油车、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及增程式车型。2024年实现连续七年销量增长,年销量达411777辆。
莫罗瓦利工业园(IMIP)推动当地中小企业发展,过去五年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的企业数量激增62.7%,2025年3月企业数量回升至7643家。2023年增长显著,2月达6617家,8月增至7299家;2024年增速放缓,仅微增至7318家。IMIP工业园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当地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排排的小卖部、摊位和半永久性的商店建筑,成为了居民生活中一道繁华的景象。当地中小微企业活动吸纳了多达16705名劳动力,主要以杂货店兼售燃料(981家)、饮料摊(735家)和半永久性餐饮摊(670家)为主,还有售货亭(648家)、餐馆(591家)、手机柜台(274家)和修理厂(274家),以及服装、鞋子和防护装备店(263家)和中型售货亭(246家)等。2024年当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14.9%,这与IMIP园区镍加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流入密切相关,其中部分是来自中苏拉威西省外的新居民。印尼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能吸纳劳动力并支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依靠。当地一家餐馆的老板自2018年就开始在当地经营餐馆,起初生意一般,后来随着IMIP园区内工厂于2024年10月运营,餐馆顾客增多,生意愈发红火,他将餐馆营业时间延长至24小时,还扩大了用餐区域,目前雇佣了至少18人,包括厨师、服务员和送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