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博沃推进锡冶炼产业发展

总统普拉博沃日前前往西努沙登加拉省松巴哇岛,实地考察了价值数万亿盾的锡冶炼厂资产,这些资产此前被检方扣押。普拉博沃在考察中听取了国企部长及相关官员汇报,了解冶炼厂运营及资产扣押情况。该冶炼厂是印尼最大锡冶炼厂之一,因涉及复杂的法律和所有权纠纷,相关资产被检方扣押。 普拉博沃强调要尽快解决争端,推动冶炼厂恢复运营,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陪同考察的国企部长表示,政府计划重启冶炼厂,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包括解决法律问题、评估资产状况等。普拉博沃考察期间还与当地社区代表交流,承诺政府将确保项目惠及民众,推动区域发展。此次考察是普拉博沃推动经济复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部分。他此前多次强调要加快关键项目落地,促进投资和就业。政府希望通过解决冶炼厂问题,稳定锡产业链,提升印尼在全球锡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国有资产有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视,通过推动争议资产合理化利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德波市工坊走向世界印尼蜡染正被全球“抢购”

2025年印尼蜡染出口形势向好,越来越受世界青睐。工业部(Kemenperin)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印尼蜡染及蜡染制品出口额达763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6.2%;第二季度出口额为509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7.2%,呈现积极增长趋势,表明印尼蜡染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蜡染生产中心之一的西爪哇省德波市,工人们正忙碌地完成将出口到日本、美国和荷兰等国家的手绘和印章蜡染订单。 Kemenperin指出,出口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蜡染产业在设计上不断创新,推出更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强了推广力度,提升了印尼蜡染的国际知名度。此外数字化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尤其助力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印尼蜡染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使其出口额不断攀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非油气加工业占印尼总出口72.55%

工业部数据显示,非油气加工产业在国家出口中作用愈发关键。8月该产业贡献了印尼总出口的72.55%,按当日汇率计算,出口值约218万亿盾,较去年同期增长7.91%,2025年1 – 8月累计出口值约1723万亿盾,占总出口的71.32%。 非油气加工产业中的化工、制药和纺织(IKFT)行业表现突出,年同比增长6.70%,对GDP贡献达3.82%,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该行业的增长得益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出口业绩提升以及政策支持。其中,非金属矿产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增长10.07%,化学、制药和传统医药产业增长9.39%,皮革、皮革制品和鞋类产业从第一季度的6.95%提升至8.31%。 鞋类(HS 64)和纺织品及纺织制品(HS 50 – 63)出口额也有显著增长,二者合计出口额同比增长4.51%。此外,化工产品(HS 38)出口额为61.2亿美元。 工业部表示将继续通过战略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近期工业信心指数也显示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

印尼爱国债券仅面向特定投资者

日前印尼网上流传一份46位购买爱国债券(Patriot Bond)的财团大亨名单,这些财团购买总额达51.75万亿盾,其中安托尼·萨利姆、普拉约戈·庞格斯特等7位投资者购买金额最大,达3万亿盾,还有汤米·维纳塔、黄奕聪等众多知名商界大亨名字在列。 对此印尼投资管理局(BPI Danantara)回应称,流传的文件并非官方文件,也未正式公布。目前爱国债券发行采用私募方式,仅面向特定投资者自愿参与,尚未有官方公告。BPI Danantara强调,作为国家投资管理机构,会谨慎、透明且强有力地执行投资管理任务,每一项融资举措都旨在支持印尼长期经济转型,加强私营部门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爱国债券秉持自愿参与和共同责任原则,为印尼企业参与跨代发展议程、保障社会长期可持续和繁荣提供机会。此前有消息称爱国债券发行已达到50万亿盾的目标,多位财团负责人表示有兴趣购买。 爱国债券是通过私募方式向印尼大型财团和企业发行,而非面向公众,债券分5年和7年两个期限,票面利率为2%,所筹资金将用于支持能源转型项目,如垃圾发电,也有望扩大国内融资基础。

46位商界大亨抢购50万亿盾爱国债券

46位印尼财团大亨日前抢购了价值50万亿盾的爱国债券,这些资金将用于资助垃圾转化为电力的项目,该项目招标将于本月举行。此次爱国债券认购显示出商界对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的积极态度。50万亿盾是一笔巨额资金,将为垃圾发电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垃圾转化为电力项目具有重要的环保和能源意义,一方面能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减少垃圾堆积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将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为国家的能源供应做出贡献。而本月即将举行的项目招标,意味着项目即将进入实际推进阶段。众多财团大亨参与债券认购,表明他们对这一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期望通过投资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政府通过发行爱国债券吸引财团资金,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能整合社会资源,推动重要项目的开展。接下来,项目招标过程备受关注,其结果将决定哪些企业能够参与到垃圾发电项目中,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实现环保与能源发展的双重目标。

印尼金融市场近期表现不一股市外资净流入领涨

印尼金融市场近期表现不一,股市上涨但盾币承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投资者关注近期印尼央行外汇储备数据及全球的经济数据。6日,印尼综合股价指数(IHSG)上涨21.59点至8139.89点,交易额达28.20万亿盾,外国投资者净买入2.02万亿盾,公用事业和房地产板块领涨,金融和非周期性消费板块下跌。 盾币兑美元汇率贬值0.09%至16545盾/美元,受美元指数(DXY)走强及美国政府停摆、美联储内部利率政策争论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0.19%至6.315%,显示投资者买入。美国股市方面,标普500指数创新高,纳指上涨,道指下跌,AMD因与AI领袖达成协议股价飙升,Comerica因银行收购交易股价大涨,并购活动增加鼓舞投资者,市场暂时忽略美国政府停摆影响。 市场将关注印尼央行公布的9月外汇储备和调整后基础货币(M0)数据,外汇储备能否维持在1400亿美元以上关乎印尼外部韧性,M0上升或暗示宽松货币政策。此外国际锡价因印尼和缅甸供应担忧创6个月新高,利好印尼锡业公司,但也带来国内供应挑战。同时印尼劳工部针对未就业毕业生推出带薪实习项目,以色列袭击加沙两周年,局势仍不稳定,国际社会呼吁和平解决冲突。

印尼未来三个月计划投资100亿美元

印尼主权财富基金PT Danantara Investment Management(Persero)投资行动即将展开。据路透社报道,其首席投资官称,2025年10月起的三个月运营期内,Danantara计划投资约100亿美元(约合165.83万亿盾)。约80%的资金将投向国内项目,其余投向国外。 国内方面,初期项目包括在沙特阿拉伯建设朝觐村、与国家石油公司(PT Pertamina)合作的上游能源项目以及垃圾转化为能源项目,部分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其中垃圾转化能源项目计划在印尼各县市推出33个,8个将于2025年10月底启动。每个日处理1000吨并配备支持基础设施的项目点,投资估计需2 – 3万亿盾,总投资需求约66 – 99万亿盾。此次融资不局限于Danantara,也欢迎私人和国企参与,合作伙伴将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国外项目如沙特阿拉伯朝觐村建设等也在规划之中。此外Danantara还致力于提高股市流动性,印尼证券交易所(BEI)对其成为流动性提供者表示欢迎,但目前规定仅限交易所成员可担任,不过BEI鼓励国企子公司参与,为包括流动性提供股票在内的股票助力。

中印尼加强清真产业领域合作

印尼与中国近日签署清真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清真产业领域的合作。印尼工业部清真产业中心与中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促进会(FDSA)的合作涵盖产业开发、投资、能力建设、联合研究创新及商业促进等多个领域。 工业部清真产业中心主任表示,这一战略合作将提升印尼清真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数据显示,全球清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伊斯兰经济六大核心领域价值达2.3万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3.3万亿美元。此次合作有望为印尼清真企业打开拥有大量穆斯林消费者的中国市场。FDSA是中国专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的权威机构。此前,印尼经济统筹部透露,多家中国化妆品和制药企业有意投资东爪哇省Sidoarjo经济特区,该特区计划建成印尼首个清真经济特区。

企业出海印尼,从 “卖货” 到 “全要素落地”  

企业出海,绝不是“外贸部门多跑几场展会”那么简单,而是一把手工程——从“把货卖出去”升级为“全要素落地”:人才、资金、供应链、运营、品牌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两点硬逻辑:其一,逆全球化抬头,关税、配额、原产地规则、本地化产值比例、强制认证与平台合规不断加码,单纯跨境发货的链路越来越脆弱;其二,中国制造已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溢价”,要在海外形成价值感,必须把产品力、服务与体验做在当地,靠本地渠道和口碑把品牌坐实。 所以,出海这事必须由一把手拍板:去哪个国家、投多大体量、如何走合规路径(公司设立、产品认证)、汇率与税务怎么对冲、现金流如何守住底线。这里面的重中之重,海外项目的操盘手也要选“合伙人型将领”,而不是单兵业务员——要能带队、打仗、拿结果。 出海的节奏也很重要,建议“三年打赢一场持久战”:第一年:投石问路与打基础——市场与价格带验证、试销、认证拿证、种子渠道、跨境+在地“双供应链”同步搭建。第二年:组织与渠道成形——本地团队磨合,中外文化与管理对齐,完善售后与服务网点,打造行业标杆客户与可复制打法。第三年:规模化与品牌心智——扩大SKU与渠道密度,优化税务与资金结构,提升周转率与毛利,形成“稳定现金流+正向口碑”的飞轮。

聚焦四大共识,共促产量提升与贸易扩容

印尼农业部副部长日前在雅加达会见到访的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双方就农业合作达成四项共识:双方将加强水稻研究合作,重点开发耐盐碱水稻品种,提升印尼沿海地区水稻产量。印尼作为水稻高产国,希望与中国在种子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深化合作。 目前印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达17亿美元,主要出口棕榈油、天然橡胶和燕窝等商品。印尼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些战略商品的对华出口;印尼寻求中国开放榴莲、燕窝和禽类产品的直接出口通道,以惠及印尼小农户。印尼已实现禽类自给自足并具备出口潜力。 双方将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学习中国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村减贫方面的经验。他强调这些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印尼农产品产量、减少进口并增加外汇收入,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两国同意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为农业投资和贸易创造更多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