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农业部副部长日前在雅加达会见到访的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双方就农业合作达成四项共识:双方将加强水稻研究合作,重点开发耐盐碱水稻品种,提升印尼沿海地区水稻产量。印尼作为水稻高产国,希望与中国在种子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深化合作。 目前印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达17亿美元,主要出口棕榈油、天然橡胶和燕窝等商品。印尼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些战略商品的对华出口;印尼寻求中国开放榴莲、燕窝和禽类产品的直接出口通道,以惠及印尼小农户。印尼已实现禽类自给自足并具备出口潜力。 双方将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学习中国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村减贫方面的经验。他强调这些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印尼农产品产量、减少进口并增加外汇收入,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两国同意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为农业投资和贸易创造更多机会。
中国品牌向印尼扩张为印尼购物中心行业带来增长动力。据Colliers Indonesia研究,2025年第三季度雅加达零售入驻率从2024年同期的74.4%微增至74.7%。Colliers Indonesia研究主管表示,如茶颜悦色(Chagee)和Oh!Some等受年轻人欢迎的中国品牌的进入是主要推动因素。 Colliers正协助多个中国品牌进入并拓展雅加达商场,且数量不止一家。印尼购物中心协会(APPBI)主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认为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全球品牌积极扩张,不仅能提高商场入驻率,还能丰富消费者购物选择。全球品牌扩张带来双重好处,既提升商场入住率,又让消费者有更多品牌和产品可选。Alphonzus指出,购物中心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需不断更新品牌,且全球品牌增长已不限于大城市,开始向爪哇岛外的二、三线城市拓展,有助于零售业增长均衡化。大部分进入印尼的外国品牌属中端类别,契合印尼中产阶级为主的市场,预计2025年全国商场入驻率将达80% – 85%。
中央统计局(BPS)日前公布数据,2025年8月印尼贸易顺差达54.9亿美元,实现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64个月顺差。从月度数据看,8月顺差得益于非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带来的71.5亿美元顺差,当月顺差由非油气产品支撑,其贡献的月度顺差占比较大。 从年度数据看,非油气产品以412.1亿美元的顺差继续成为全年顺差的主要支撑力量,不过油气产品仍处于120.7亿美元的逆差状态。在贸易伙伴方面,美国是印尼最大的顺差来源国,为印尼带来122亿美元顺差,印度和菲律宾分别贡献94.3亿美元和58.5亿美元顺差。 然而,印尼与中国存在130.9亿美元逆差,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也分别有34.9亿美元和35.5亿美元逆差。印尼贸易能保持长时间顺差,非油气产品的进出口表现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原材料矿物、钢铁等产品在月度数据中贡献突出。 但油气产品的逆差以及与部分国家的贸易逆差情况,也反映出印尼在能源贸易和特定区域贸易上存在的挑战,后续如何在保持非油气产品优势的同时,改善油气贸易状况以及调整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将是印尼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