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乌布地区一家货币兑换处员工被外国游客当场抓获欺诈行为,该名据称为法国籍游客在发布的视频中揭露,该员工在兑换500欧元时,故意将约200万盾的纸币掉落至桌下抽屉。 视频显示,当游客发现金额不符后,立即用英语警告称我录下你了!知道吗?我马上报警!游客通过隐藏在眼镜中的摄像头记录了全过程,并当场取消交易离开。 乌布警察局长确认此事属实,涉事兑换处位于Gianyar县Junjungan区。警方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游客利益,更破坏乌布旅游形象,将依法处理违规商家。该事件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凸显巴厘岛旅游服务监管漏洞。警方强调将对违规兑换处采取严厉警告和法律措施,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国家营养局(BGN)近日揭露免费营养餐计划(MBG)中存在的腐败问题,涉及10681个营养供应单位,总金额达70万亿盾。 腐败方式包括供应商提供劣质食材并承诺每月2000万盾回扣;部分单位提交虚假财务报告;年轻管理人员(平均26-27岁)未按标准流程监督烹饪过程。 为此当局计划实施虚拟账户(Virtual Account)监管系统,限定每单位仅2人(基金会代表和负责人)可提取资金,同时还已开除部分违规人员。BGN强调将加强监管,确保价值10亿盾/单位的资金用于提高食品质量。
巴厘省长日前提议将外国投资者在巴厘岛开展业务的最低投资额从100亿盾提高至1000亿盾(约合人民币4300万元)。该政策旨在遏制外资通过在线单一提交系统(OSS)轻易进入当地市场,避免与本土中小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数据显示,仅巴东县就有400多家外资企业涉足租车、建材、餐饮等领域。 鉴于现行OSS系统仅要求外资最低投资100亿盾,导致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挤压本土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通过提高门槛,确保外资具备长期发展实力,而非短期套利。他指出外资企业占用社区土地资源,却未有效带动本地经济提升。 印度尼西亚大学经济学家认为该政策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保护倾向,但实际效果需观察实施后的投资流向和中小微企业受益情况。部分人士担忧过高门槛可能抑制外资活力,而支持者强调需优先保障本土居民生计。该提案目前仍处讨论阶段,实施细节待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