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9月15日
- 星期一

目前Shopee虾皮和Tokopedia两大电商平台仍然在争夺印尼线上购物市场的领导地位,作为东南亚地区商品销售价值占比高达52%的最大的网购市场,2022年的市场价值高达775万亿印尼盾(约合519亿美元)。虾皮作为新加坡母公司的子公司市场份额达到36%,而与Gojek合并组成GOTO的Tokopedia市场份额为35%。 Bukalapak和Lazada两家平台紧居其后,市场份额皆为10%,而去年积极招募卖家的Tik Tok Shop市场份额为5%,之后则是4%的Blibli。基于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市场的显著增长,据说Tik Tok今年制定的网购销售交易额目标高达297万亿印尼盾(约合200亿美元),远高于去年的44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Tik Tok在东南亚地区的活跃用户多达1.35亿,其中印尼用户数量最多达到1.13亿人。 然而在2021年才开拓东南亚市场的Tik Tok Shop的发展潜力也引起了虾皮、Tokopedia和Lazada等老牌电商平台的注意,用户在Tiktok Shop上的消费会减少在其他电商平台的消费,在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用户在Shopee的消费下降了51%,Lazada下降了45%,线下门店下降了38%。Tiktok Shop在印尼的第一季度的商品交易额为25亿美元,但仍远低于Shopee的735亿美元和Lazada的210亿美元。 Tiktok称霸印尼电商市场的野心日益明显,公司CEO周受资早前与印尼贸易部长会面感谢政府批出允许该平台吸引500万卖家进行销售,其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200万名卖家已经在平台内开设店铺。按照他的说法,Tiktok和监管部门合作确保印尼用户的安全性,同时帮助印尼商家开拓国外市场。他们也将继续推进在印尼的发展和投资,因为印尼是东南亚和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贸易部长则赞扬Tiktok对加速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进程以及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便利买家和生产商之间的交流。

贸易部长日前表示,2004年印尼水果进口量仅为5万吨,到现在却飙升到将近100万吨,但是国产水果的质量并不亚于进口水果,过多的进口水果将会控制国内水果消费市场,严重制约国内水果产业的发展。 根据中央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尽管五月份的水果进口量对比之前有所增长,不过累计的进口量实际在下降。今年五月荔枝进口额为330亿印尼盾(约合226万美元),奇异果进口额为260亿印尼盾(约合180万美元),葡萄进口额为206亿印尼盾(约合138万美元);五月水果累计进口额为1.76万亿印尼盾(约合1.181亿美元),对比上月下降3.38%,比去年同期下降7.66%;今年一至五月水果进口总额为8.55万亿印尼盾(约合5.718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21.99%。

镍下游商品为印尼创造了大量的产业附加值,今年四月镍下游项目实现出口额高达165万亿印尼盾(约合110亿美元),这项被认为是成功的下游化项目去年实现出口高达504.2万亿印尼盾(约合338.1亿美元),对比2017年镍矿石原料出口40亿美元激增了745%,海事和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预计今年的出口额能够持续增长。 按照他的说法,尽管政府由于镍下游项目和镍矿出口禁令在世界贸易组织被欧盟起诉,还被要求恢复以镍矿石原材料进行出口,政府仍将坚持推动下游项目发展,并将其扩展到钢铁等其他领域,以此来提振国内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强中小企业参与经济发展的力度,不会恢复向外国出口原材料。

印尼作为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大豆消费国,大部分大豆用来制作豆腐和天贝。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的数据,印尼去年一共进口232万吨总值16.3亿美元的大豆,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有学者表示,这是因为印尼的大豆产量仅为美国产量的一半,而且与玉米和水稻相比农场种植大豆的每公顷利润较低,因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按照他的介绍,由于印尼的大豆植物只能获得12小时的阳光,因此每公顷的产量仅为1.5-2吨,而美国的大豆能够获得大约16小时的阳光,因此产量高达每公顷4吨。印尼的平均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每年200万-250万吨,其中70%用于天贝生产,25%用于豆腐生产,而每年的平均需求量将达到280万吨。 印尼真正实现大豆自给已经是1992年,当时的大豆产量为180万吨,而目前大豆产量已经大幅缩减到每年80万吨以下,但需求量高达250万吨。本土大豆制成的豆腐味道更鲜美,产量更高,非转基因对于健康危害较低;但由于尺寸小不均匀,清洁度不够,清洗过程中表皮难以脱落,发酵时间较长,制成的天贝需要蒸煮更长的时间,因此进口大豆更适合制作天贝。 本土大豆植株寿命仅为2.5-3个月,种子也是天然和非转基因,但每公顷产量只有2吨以下;而进口大豆植株寿命长达5-6个月,每公顷产量高达3吨,因此本土大豆缺乏大规模高效的机械化耕作以及以及大面积的专用耕地支撑导致目前主要依赖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和乌拉圭的进口大豆。 佐科总统在其2014-2019年第一届任期内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大米、食糖、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以及肉类的自给自足,具体来源于11个省份,还计划利用燃料补贴的24万亿印尼盾(约合110亿元)建造30座水坝来最大程度满足农业灌溉;同时他也强烈反对过度进口粮食,因为这会导致农产品售价大幅下降,使农民蒙受损失。

印尼第一家生产硫酸镍的工厂以及全球产能最大的工厂日前在北马鲁古省奥比岛举办落成典礼,这家硫酸镍工厂的年产能高达24万吨,产品可以作为电动汽车电池前驱体的主要成分,所生产的混合氢氧化物沉淀物也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原材料,预计首批硫酸镍将于六月份出口。 按照该工厂人士的介绍,公司计划到今年第二季度中旬实现年产能提升至24万吨,镍金属含量为5.4万吨/年的目标。公司还将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从上游到下游的一体化矿业,截止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12条镍铁冶炼生产线。而海事和投资统筹部官员也希望该企业能够加强对当地的环境管理、对周边社区的贡献以及援助。

【千岛转载】根据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印尼五月份的出口额达到217.2亿美元,对比四月份增长12.61%,对比去年同期增长0.96%,其中非油气出口额达到204亿美元,对比上月增长13.18%,对比去年同期增长1.94%。今年一至五月累计出口额达到1080.6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6.01%,非油气出口额为1014.8亿美元,环比下降6.69%。 与四月份相比,五月非油气出口增幅最大的是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到3.732亿美元,增长60.2%,而降幅最大的则是矿物燃料,出口额为1.758亿美元,下降4.39%。一至五月加工业的非油气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97%,农林渔业出口下降3.95%,矿业和其他产品出口增长1.36%。 五月非油气出口额最高的是中国,达到47.8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的20.5亿美元,日本的17.7亿美元,三国所占比例为42.12%,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额分别为39.7亿美元和15.6亿美元。一至五月商品出口额最高的是西爪哇的148亿美元,占比13.7%,其次是东加里曼丹的128.3亿美元,占比11.87%以及东爪哇的96.3亿美元,占比8.91%。 五月进口额为212.8亿美元,较上月增长38.65%,比去年同期增长14.35%,其中油气进口额为31.4亿美元,较上月增长6.09%,比去年同期下降6.52%;而非油气进口额为181.4亿美元,较上月增长46.42%,比去年同期增长18.94%,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机械设备及零件,进口额为10.637亿美元,增长52.49%,而降幅最大的是残渣及食品行业的3650万美元,下降9.15%。 一至五月非油气进口额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的251.3亿美元,占比32.57%,日本68.3亿美元,占比8.85%以及泰国的45.3亿美元,占比5.87%,而东盟和欧盟的进口额分别是129.9亿美元和57亿美元,占比为16.84%和7.38%。对比去年同期一至五月资本商品和消费品的进口额有所增长,分别为21.896亿美元和3.788亿美元,增长16.22%和4.85%,而原辅材料的进口额则有所下降,61.696亿美元下降8.35%。五月印尼实现贸易顺差4.4亿美元,得益于非油气领域的22.6亿顺差抵消了油气领域18.2亿美元的逆差。

根据贸易部长的说法,2004年印尼每年进口小麦的数量仅为300万吨,但之后每年的进口数量持续增长,到今年的小麦进口量已经激增到1300万吨;而食糖在2004年的进口量仅为100万吨,直到今年也已经飙升到600万吨。他也将印尼市场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而不是减少进口的问题归咎于上一任贸易部长的政策。 进口数量激增的情况也出现在水果和蔬菜的领域,在2004年水果的进口数量仅为每年5万吨,目前已经激增到了每年100万吨;之前市场在售的蔬菜几乎没有进口产品,然而到现在超市里高达90%的蔬菜都是国外进口的,因此政府需要持续控制进口、扩大出口才能实现之前制定的2045年愿景。

工业部长日前表示,随着全球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下降,大批进口的陶瓷产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涌入印尼市场,印尼陶瓷协会向政府提出了投诉,认为这一情况将扰乱国内陶瓷行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按照他的说法,印尼陶瓷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经历了相当不错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陶瓷行业的生产率达到75%,不过与去年78%的水平相比则有所下降,这一趋势需要政府密切关注;同时陶瓷协会也表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由于通货膨胀和燃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共购买力下降,国内陶瓷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中国的陶瓷产品已经涌入欧洲、中东和墨西哥市场,因此印尼市场也自然成为了推销的重要领域。

国家粮食局官员日前预测大蒜的价格将会有所下降,鉴于目前国内大蒜产量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蒜来解决供应短缺的问题。2022年大蒜产量为30580吨,对比2021年减少了14510吨,下降了32.18%;而2022年家庭大蒜消费量达到554020吨,对比2021年增加47600吨,增长了9.4%,家庭消费量占比高达91.79%。 与此同时去年的大蒜进口额为6.1631亿美元,对比2021年减少了6532万美元,下降了9.58%。按照粮食局官员的说法,随着中国的大蒜价格从每吨1300美元下降到每吨800美元,将会推动印尼国内大蒜库存的增加,大蒜价格也会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实现下调。目前大蒜价格暴涨正是因为仍然依赖价格居高不下的中国进口大蒜供应,来自中国的大蒜进口额为6.138亿美元,合计57.4万吨;美国大蒜进口额为237万美元,合计330吨;印度大蒜进口额为77910美元,合计92.29吨。

印度尼西亚银行日前公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未来半年的经济状况的预期保持积极态度,反映在五月份的消费者预期指数达到137.8,高于四月份的135.5;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强的预期主要受到对商业活动和就业机会预期增加的影响,两个方面的指数分别为139.9和136.6,皆高于上月的132.1和136.5,增长最高达到7.8。 受访者对于未来商业活动发展的预期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支出水平达到310万-400万印尼盾(约合1493.51-1927.1元)的消费者;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都预期商业活动增加,比例最高的是六十岁以上的人群。对于就业机会略微增加的预期也是主流看法,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学院学历水平的受访者。五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28.3,高于四月份的1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