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福布斯亚洲一百强的十一家印尼初创企业

《福布斯》日前公布了今年亚洲地区值得关注的100家初创企业榜单,按照杂志官方的说法,利率上升导致全球风险投资活动受限,初创公司获得资金的难度提高,不过上榜的企业将很有可能取得商业成功。新加坡以20家公司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其次分别是中国香港的15家、中国大陆的11家、印尼的11家和菲律宾的9家。上榜企业总部必须位于亚太地区并且必须是民营企业,公司年收入不超过5000万美元,今年8月7日前公司收入和总资本不超过1亿美元。以下是上榜的11家印尼初创企业名单:

1. Beleaf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农业公司,通过自家的水培农场向海底捞与虾皮供应蔬菜等农产品,在2020年为印尼农民提供农业指导、技术支持和营销服务,拥有5公顷农田和20个农业服务合作伙伴;

2. Chickin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农业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家禽管理和肉类配送,通过云技术集成的智能农业设备来优化气候控制、设备管理和家禽饲养条件,目前为超过9800家养鸡户提供支持;3. Cosmart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电商零售公司,用户可以通过这个会员制生活用品电商平台批量购买据称价格低于实体超市的家居用品和零食,因此也获得了5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4. Crowde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农业公司,农民可以通过申报所需借款金额、种植作物类型以及可用土地面积来向这家P2P农业借贷公司申请贷款,旗下的APP Toko Tani还会提供关于高效种植农作物的建议。

5. Dagangan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电商零售公司,为印尼全国超过两万个采购不便的农村的居民提供日常用品购买平台,还可以享受免费的一日送货服务;

6. Fresh Factory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物流运输企业,这家专门从事冷冻、冷藏和干货储存与运输的综合性冷链配送公司利用物联网设备来监测40多个仓库的温度和跟踪产品位置,还与印尼物流巨头合作打造覆盖103个城市的最大冷链配送网络;

7. Gokomodo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农业公司,为印尼农业和商业企业提供采购和电商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其平台采购68个品牌的农业和保障设备,而供应商也能直接提交报价并跟踪销售数据,因此在2022年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资金;

8. iSeller Commerce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科技公司,通过其网站和APP帮助中小企业管理库存、建立网店并通过社交媒体提升销售,这家总部位于雅加达的Intersoft Solutions子公司据称已经处理了超过5亿美元的电商交易并服务10万家企业。

9. Saturdays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电商零售公司,这家经营着45家实体眼镜店的眼镜企业通过网站和APP为客户提供模拟试戴体现,并在疫情期间推出上门验光选框服务;

10. TipTip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消费科技公司,印尼网络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直播、为粉丝分享独家内容、销售活动门票等与粉丝建立联系并获利,目前企业资金超过2300万美元,与超过1万名内容创作者合作;

11. Xurya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建筑工程公司,这家主要出租太阳能电池板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已经完成128个太阳能电池板设计、安装、运营和维护项目,所提供的能源占企业用电量的25-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专家评估印尼经济韧性强

IQI Global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印尼宏观基础日益稳固,处于强劲增长轨道,这与IMF 2025年第四条磋商将其列为全球波动中具韧性的经济体一致。他援引2025年5-5.8%、2026年5-6%的增长预测,指印尼经济韧性强、政策结构稳定。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下游工业化及劳动力生产力提升政策,近年构建了更坚实的增长基础。 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如“精准调控”,既保宏观稳定又增投资吸引力。主要指标显结构性韧性:央行量化宽松有度,通胀约2.8%、外汇储备充足、汇率相对稳定;OJK与BKPM加快许可、深化矿产下游、电动车、数字金融、能源转型等领域投资,强化市场确定性。 股市IHSG稳于8100-8300点、外资流入稳健,市场反应验证宏观框架。IMF称印尼为全球挑战中的亮点,其评价与其一致,强化政策可信度与长期导向。他视稳定为印尼战略资产,助其迈向2045黄金愿景;政策清晰、监管一致、财政纪律营造“结构性可投资”环境。在宏观向好与国际市场双重验证下,印尼利于保持经济韧性并吸引高质量投资。

可可产业对印尼经济贡献巨大

印尼是亚洲最大可可豆生产国,但全球占比仅3%,2022年排世界第7。同时为世界第三大可可加工国(仅次于科特迪瓦与荷兰),居亚洲首位。2023-2024年产量约16-18万吨,2025年达20万吨,种植面积约130万公顷。当地气候土壤适宜,技术(GAP、GMP)完善,国内外需求增长,品质获美、瑞、荷、意认可,价格5-13美元/kg。 2024年出口额26亿美元,较上一年翻倍,但仍需进口原料满足加工,致成本上升并消耗外汇。然而该产业也面临挑战:面积与产量下降、多为低质未发酵豆、植株老化且缺乏更新、无显著代际传承;贸易受关税壁垒(如对日本、美国不同产品征不同税率)、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标准趋严、欧盟零毁林法规(EUDR)限制。全国巧克力厂由31家减至19-21家。 BPDP计划2026年更新至少1200公顷(目标5000公顷),加强基建与肥料供应(肥料价高且无补贴);巴厘省亦申请种子更新老化植株(部分树龄超20年)。可可贡献经济包括支撑地方GDP(如巴厘2025年Q3增5.88%),创造就业,疫情期间成支柱;2024年出口顺差。政府2025年投100.38亿盾农业预算(执行率63.83%),行业贡献税收37万亿盾、出口税等。农业部门对GDP贡献近30%,战略地位显著。

人民币今年汇率走势强于印尼盾

印尼盾对人民币创历史最弱收盘水平,报2357盾/人民币(Refinitiv数据,可追溯至2007年)。年初汇率约2204盾/人民币,至11月21日跌至2348,年内贬值6.53%。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2.64%,由年初7.29元/美元升至11月21日的7.10元/美元。人民币走强源于中国央行(PBoC)短期政策及长期战略——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减少对美元依赖、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使用。 2009年试点至今,国际化显著提升:2023年跨境支付(含贸易、投资、债券)人民币占比达53%,首次超越美元;结算占中国货物贸易30%,SWIFT数据显示其成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2025年二季度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升至2.4%(IMF)。中国作为最大商品进口国,推动石油、煤炭等以人民币计价,俄、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及印尼等新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以降低融资成本,全球需求上升。尽管面临消费疲软与房地产危机,人民币因贸易、投资及金融基建稳固,成为亚洲最坚挺货币之一。中国采取可控国际化策略,拒绝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推行“人民币区域化”而非“全球去美元化”,兼顾国内稳定与亚洲及全球南方使用扩展。央行维持人民币强势,投资者预期政治局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出台稳地产刺激,支撑信心。多重因素叠加,使人民币2025年走势强于印尼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