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落地印尼直播答疑

4月10日的这场直播,印尼王掌柜围绕印尼贸易政策调整及中国企业出海机遇展开深度探讨,为有意布局印尼市场的企业与创业者提供了关键信息与实用建议。

一、政策调整核心要点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4月8日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大贸易政策调整方向,旨在稳定本土产业、吸引外资。重点聚焦于逐步取消配额限制与降低TKDN(本地产值)要求,这一举措对众多行业影响深远。不过,从总统提议到法规落地预计需两周多时间,在4月中下旬至月底才可能有具体细则出台。

1.不同行业配额调整趋势:

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如农产品,配额取消可能性较大;而工业品配额多为放宽,完全取消难度较大。像轮胎、钢铁等与工程项目配套的产品,虽政策走向利好,但具体实施细节仍需等待。纺织品方面,为增强行业竞争力会有政策利好,部分品类有望放宽配额,但完全取消不现实。药品和医疗器械类,鉴于印尼本地生产能力薄弱,取消TKDN限制具有可行性。

2.政策调整的影响因素:

政策调整面临诸多挑战,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作为既得利益者,使得改革推进存在难度。最终政策可能是在各方利益间寻求妥协,不会完全废除配额和TKDN限制。

二、行业发展与市场机会剖析

1. 制造业:

在印尼制造业领域,不同行业发展机遇各异。工程机械行业因日资、中资企业已落地设厂,配套基础成熟,二手工程机械配额取消可能性小。五金加工型企业若想解决原材料问题,可考虑与钢材贸易公司合作,未来钢铁配额有望放宽,但完全取消短期内难以实现。

2.生活服务行业:

生活服务行业在印尼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美容行业,凭借印尼庞大人口基数和5000万中产的消费需求,若创业者具备行业经验、解决好资质和团队问题,发展前景良好。电玩城等商业服务类项目,市场开放度较高。此外,像加盟咖啡、奶茶等小业态,适合缺乏创业经验和雄厚资金的个人或中小企业,有助于度过前期试错期。

3.农业相关产业:

新政府上台后,将农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计划每年开辟100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这为农机、农技、农资等相关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企业应积极注册贸易公司、组建服务团队,抓住这一增长窗口。

三、企业出海印尼实用建议

1. 市场进入与经营策略:

中国企业出海印尼,应摒弃传统贸易思维,树立本土化意识,在当地建立货仓、服务体系和经营实体。在市场进入方式上,可根据行业特点选择。如小家电零配件行业,既可以在五金机电市场开设档口,也可以直接与当地家电工厂对接。同时,企业要重视商标和营业执照办理,外国人开店需具备贸易主体。

2.行业选择与发展建议:

在行业选择上,遵循“to b好过做to c,当地组装机会大于跨境成品,做品牌机会大于做白牌”的原则。to b领域,像工业过滤材料、化工等行业,只要能赋能当地产业链,产品就容易入局变现。而to c行业竞争压力大、投资周期长,需做好充分调研和评估。此外,企业应专注一个行业发展,避免跨行业过多导致起步困难。

3.公司设立与风险把控:

印尼开公司门槛相对较低,多数行业允许外资百分百持股,公司架构中董事、监事可由外国人担任,资本注册要求450万人民币且无需实际验资。但企业也需注意,建筑、物流、金融、矿业等行业存在外资限制。在工厂选址和建设方面,不能照搬国内模式,要充分考虑水电气配套和环评问题,在园区外开设工厂申请环评难度较大。

此次直播还预告了4月15日的双语人才猎聘产品说明会,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供支持。当下全球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东南亚尤其是印尼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企业出海的理想缓冲地带和新增长曲线。后续直播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解读和出海支持,感兴趣的企业和创业者可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掌柜专栏:TO B配套,低风险创业“香饽饽”

兄弟们想个人创业,还在考虑做电商、卷餐饮、卷零售吗?听王掌柜一句劝,咱换个赛道,To B配套行业才是普通人能啃的“香饽饽”!为啥这么说?我在印尼做企业落地十多年,算是摸透了本地行情。 第一,To B配套在印尼没产业基础,全靠进口。你想想——印尼不管是大型的还是中小型的加工设备、食品厂的化工原料、诊所类的基础医疗器械,本地根本造不出来,全靠从中国、新加坡运过来。竞争上不像餐饮一条街、开8家这类赛道(内卷严重),你只要用靠谱货源,就有机会。 第二,To B赛道好锁定客户,不用大海捞针找散户。比如你做服装家工的缝纫设备,直接去雅加达、万隆、三宝垄的工业园区跑一趟,跟厂长聊两句,人家缺设备的第一个想到你;你做医院的耗材配套,直接盯社区诊所、私立医院,客户群体清清楚楚,不用瞎忙活。 第三,跨境贸易“有短板”?咱做“产品+服务”就能赢。很多跨境供应商只卖货、不管售后——设备坏了没人修、原料配比不懂没人教、语言还不通……你不一样,带着产品过来,顺便提供上门安装、定期维护,甚至教他们怎么用更省成本。本地厂商宁愿多花点钱,也愿意找能解决问题的人,这不就是咱的机会吗? 就像南京亚威的吴总,他不光卖机器,还帮工厂培训操作工,现在整个印尼的其他工厂都找他拿货。 想在印尼做To B的兄弟别犹豫,想在印尼创业,就冲这个“稳赚”的赛道!

印尼政坛常青树卢胡特:普拉博沃最强幕僚

他出身军旅,却厚积薄发,67岁高龄开始在政坛发力,在佐科、普拉博沃两任政府里都身居要职。 今天用90秒带大家认识印尼重量级政治人物卢胡特——这位被称为“印尼政坛常青树”的跨界实力派。 第一部分:军旅同门与普拉博沃的最早交集 卢胡特1947年出生于北苏门答腊多巴县,1970年毕业于印尼军事学院。他早年的经历里,处处藏着与普拉博沃的深层连接: 两人曾一起被派往德国、英国、美国系统学习反恐作战; 回国后共同筹建八一特遣队(印尼精英反恐部队),当时卢胡特任指挥官,普拉博沃任副指挥官。 这段共同建队的经历,成为两人此后数十年私交与战友情的核心基础。 第二部分:离开军队后的“万能部长”之路 退役后,卢胡特的仕途同样亮眼: 1999-2000年:任印尼驻新加坡大使,期间曾帮流亡海外的普拉博沃办护照续期、安排回国事宜(两人除军旅外的关键私交节点); 2000-2001年:瓦希德政府时期,任贸易工业部长; 2014年起:加入佐科政府核心团队,一干就是10年,成为佐科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在佐科政府中,卢胡特因频繁跨部门“救火”,被本地媒体称为“万能部长”,核心贡献包括: 推进资源下游化与电动车产业链(佐科推动工业化的关键抓手); 统筹雅万高铁项目(2021年任项目委员会主席,全程跟进至开通); 疫情期管制协调(2021年被正式任命为“抗疫总指挥”,统筹管制节奏与评估机制); 推动雅加达湾填海(2017年解除前任项目暂缓令,推进岛屿开发与行政整顿); 牵头对华合作(佐科政府任期内,卢胡特是对华合作的核心牵头人)。 此外,他还是佐科与普拉博沃的“桥梁”——2014-2016年多次幕后协调两人沟通;2019年大选后,受佐科委托主动接触普拉博沃,为其后来加入内阁任国防部长铺路。媒体称其为“协调者”,助力两人关系稳定。 第三部分:普拉博沃时代:中枢幕后的 “关键推手” 2024年10月,普拉博沃就任总统后,卢胡特的角色虽有调整,但影响力未减: 他被任命为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同时受聘担任总统特别顾问,负责政府数字化工作; 虽未进入内阁担任部长,但以资深顾问和协调者的身份,为新政府人事政策布局提供关键建议 —— 例如印尼高等教育副部长Stella、新任财政部长Purbaya,均由他推荐上任; 其家族新生代也开始进入国家资本平台:卢胡特的外甥潘杜,将于2025年出任印尼主权投资平台Dananana的首席投资官(CIO),进一步延续家族在印尼核心领域的影响力。 总结:跨越军政商的“常青树” 从特种部队指挥官到两任总统核心幕僚,卢胡特凭借卓越的统筹能力、深厚的政治人脉与战略眼光,持续影响印尼国家发展。他不仅是军旅出身的“硬核将领”,更是横跨军政商三界的“跨界实力派”,堪称印尼政坛的“常青树”与幕后关键推手。

掌柜解读:印尼新财长为啥豪掷860亿?

一、新财长是谁?——工程师出身的卢胡特派系核心成员 印尼新财长普尔巴亚出生于1964年,本科就读于万隆理工ITB的电子工程,后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其职业轨迹横跨政府与市场:早年曾在Danareksa从事研究及高管工作;2015年起,先后在印尼总统府、投资统筹部担任要职,其直属领导为卢胡特(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作为卢胡特的“铁杆政治盟友”,9月8日印尼内阁改组中,普尔巴亚接任财长,本质是卢胡特经济团队的人事调整——此次变动后,财政部长终于换成了卢胡特派系的“自己人”。 二、200兆印尼盾资金怎么用?——银行名单、用途与约束 这笔200兆印尼盾的资金,直接从印尼政府在央行的账户划拨至5家国有银行。其使用规则明确: 资金监管:银行需每月向财政部汇报资金流向; 禁止用途:绝对不能用于购买国债; 重点投向:优先支持制造业、基建与民生项目,目标是带动内需与就业; 灵活性:财政部已于9月12日启动拨款,且强调“若资金使用出现问题可随时收回”。 为何急于操作? 此前印尼财政资金沉淀严重——约43%的政府存款长期趴在央行账户未动用,普尔巴亚直言“整个系统的钱都被抽干了”,并要求印尼央行停止通过传统手段对冲流动性(避免资金再度被“锁死”)。 三、宏观目标:8%增速与“不加税”承诺 普尔巴亚上任即抛出“将印尼经济增速拉至8%”的高目标,并提出两大支撑策略: 财政与金融协同: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更紧密配合,加速经济运转; 短期不加税:明确“短期内不新增税种”,试图通过“做大经济盘子”而非增税来扩大财政收入。 总结:政策效果待观察,未来100天是关键 目前,新财长的200兆印尼盾“活水”政策已落地,但能否真正为印尼经济“保驾护航”、投资者是否认可其施政效果,未来100天或见分晓。潜在风险点包括:资金是否精准流入实体经济(而非空转)、8%增速目标的可行性(需结合印尼当前经济基础评估)、以及“不加税”承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