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三大打车公司引领印尼电动车时代来临

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讯,印尼私营运输公司已宣布计划让数千辆电动汽车上路,这可能会通过创造充电站网络的需求,推动电动汽车在印尼的普及。

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高级专家拉胡尔·古普塔(Rahul Gupta)表示,网约车、出租车和步行服务触及了推动印尼电动汽车普及的三个因素中的两个,即更高的消费者意识和需求,以及总拥有成本(TCO)的下降。

“首先,电动汽车占了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很大。其次,考虑到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每天行驶的平均距离较高,这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他周三告诉《雅加达邮报》。

古普塔继续说,如果公司收集司机旅程的数据,充电运营商将更容易决定快速充电或电池更换站的位置。“充电运营商可以优化电池更换站的库存,这是最大的成本项目之一,”他补充说。

出租车供应商蓝鸟、网约车公司Gojek和Grab都已采取措施,通过试运行推出电动汽车,并与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为其司机提供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

周二,印尼叫车公司Gojek宣布与台湾电动汽车制造商Gogoro合作,在雅加达的四个加油站进行250辆电动摩托车和Gogoro电池更换服务的试验。

Gojek计划在雅加达南部部署5000辆电动摩托车,前期为500辆。

在今年5月的一份声明中,这家叫车公司承诺,到2030年,它的所有车队都将是电动的,并成为一家碳中和公司。

与此同时,Grab也宣布了零排放承诺,最近从当地制造商印尼Viar Motor订购了6000辆电动摩托车。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向印尼各地的司机分发这款车。

2019年,Grab还推出了电动出租车服务Grab Car electric。Grab印尼总经理Neneng Goenadi周四告诉《华盛顿邮报》,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为其运输合作伙伴提供2.6万辆电动汽车。同样,出租车公司蓝鸟在2019年推出了30辆电动汽车,并制定了到2025年为止运营2000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政府宣布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将有40万辆电动四轮车和176万辆电动两轮车上路。

据印尼工业部海运、运输和国防设备主管索尼苏拉克索诺(Sony Sulaksono)说,这似乎是一个苛刻的要求,因为截至9月份,印尼只有150辆电动四轮车、5538辆两轮车和29辆三轮车在路上行驶。

印尼距离电动汽车普及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印尼官方国有电力公司PLN预测,到2030年,印尼将需要超过3.1万个充电站,估计需要54.6万亿卢比(38亿美元)的投资。

PLN技术副总裁Zainal Arifin表示,截至10月,该公司在18个城市拥有50个通用充电站(SPLU),并计划在年底前再建立67个。

该公司预计,到今年年初,印尼将拥有168座充电站,其中许多是由私营部门建造的。他在周三接受《华盛顿邮报》的电话采访时说:“我认为人们对安装更多充电站很感兴趣,但电动汽车(车队)仍然很小,所以公司正在等待合适的势头。”

Zainal接着说,私营部门的电动汽车使用计划将促进所有细分市场的采用。“除了私人拥有,我们预计电动汽车将来自(出租车公司)和叫车公司。从明年开始,政府官员的汽车也将被电动汽车取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印尼氧化铝产量将提升至两百万吨

印尼铝业公司(PT Inalum)计划将位于西加里曼丹Mempawah的氧化铝精炼厂二期(SGAR Fase 2)建设为SGAR一期扩建项目,目标于2028年投产。公司总经理表示,一期产能为每年100万吨氧化铝,计划于2025年底投入商业运行(COD);二期同样具备100万吨年产能,投产后国内氧化铝年产量有望提升至200万吨。 她指出,未来30年印尼铝需求预计激增600%,主要受电动汽车电池及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但目前国内仅能满足约46%的原铝需求,其余54%依赖进口。 为解决供需缺口,Inalum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铝产能从现有的27.5万吨提升至90万吨,以增强自给能力并减少进口依赖。

中国向巴塘工业区投资36.4万亿盾

印尼与中国日前签署16个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获投资36.4万亿盾,涉及“两国双园”(TCTP)计划。经济事务协调部长表示,项目将落地巴塘工业城经济特区(KEK Industropolis Batang)。  项目涵盖年产百万吨钢铁、肉类与海产品加工、镍铁贸易、纺织研发。 同时还包括煤炭、纺织原料、茶与茉莉花产业合作,还有椰子、榴莲等农产品直采。巴塘工业区总面积28886.7公顷,享财政与非财政激励、许可便利,设工业加工、物流分销、旅游三功能。现有27家租户(7家运营、7家在建、13家筹备),累计引资17.95万亿盾,来自美、荷、韩等多国,覆盖光伏板、玻璃、医疗设备等产业。已运营的7家租户吸纳7008人就业,八成为本地劳动力。预计KEK可再引75.8万亿盾投资,新增58145岗位,全面运营后可吸纳25万劳动力。

印尼企业投资建设塑料工厂

Lintas Citra Pratama (LCP)投资3亿美元(约5.01万亿盾)在Cilegon建设年产72万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工厂,选址于PT Merak Chemical Indonesia (MCCI)自有土地,旨在强化国家石化下游一体化布局,减少高进口依赖。 MCCI总经理表示,此举可扩大LCP对经济贡献并推动整合型下游化,为印尼在区域产业链中增强竞争力。工厂不仅提升精对苯二甲酸(PTA)附加值,还通过PTA-PET一体化生产优化供应链,提高效率与竞争力。 项目将产生乘数效应,吸纳本地劳动力,并强化聚酯、食品饮料包装及树脂PET塑料等下游产业结构。LCP承诺持续在印尼投资,认为政府支持上下游PET及聚酯产业将有助于抗衡进口产品,打造更具整合性与竞争力的化工产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