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专栏:每月非法进口100吨纺织品被查获

是的,没错,8月1日,印尼整顿非法进口工作组公布了一个特大的纺织品非法进口企业,这家企业的负责人阿米特,每月从中国非法进口100吨纺织品,这些纺织品目前存放在雅加达中区的cempaka putih地区,具体案情印尼警方仍然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早前,7月26日,印尼贸易部长带领整顿非法进口特别工作组,查封了位于雅加达北区的一处仓库,在这个仓库里面涉嫌非法进口的产品货值高达400亿印尼盾,折合约2千万人民币。包含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等

印尼政府联合11个部委和机构,在7月19日成立整顿非法进口特别工作组,预计进行为期半年的联合大检查,针对进口商和经销商,监管的行业范围包含,纺织品,电子产品,鞋类,服装,陶瓷和化妆品,将检查从业者的经营许可,产品认证和税务缴纳情况。

此次行动印尼政府是动真格了,对于印尼电商和贸易从业者影响巨大,不少相关的企业为了规避检查风波,选择暂停营业。与此同时,也让从业者重新思考和定位在印尼市场的经营策略,摆脱过去倒货和低价竞争的模式,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合规合法经营,搭建本土供应链,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才是长久之计。

好的,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助你高效落地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掌柜解读:印尼5亿美元净水市场机会如何?

在印尼,安全饮水的缺口,正在被净水设备和水处理方案一点点填上,也悄悄撑起一个年规模超5亿美元、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新兴行业。 印尼是水多的国家,却不是“干净水多”的国家。根据官方与国际机构数据,截至2024 年,约92.64% 人口可以接入“改良型饮用水源”,包括自来水、受保护井水等;但按更严格的“安全管理饮用水”口径测算,2023年真正达标的人口只有约 20.49%,目标是到2030年提升到45%。 数字背后的现实是:管网覆盖在提高,水厂在扩建,但水质波动、老旧管道、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让“能接到水”和“敢喝那口水”之间,仍隔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多数家庭只好继续依赖桶装水和瓶装水,或者自己加一层过滤,这也把净水行业推上了公共议题。 第一: 从官方数据到街头生活——基础设施留下的生意空间 如果只看统计报表,印尼供水成绩不错;如果走进河岸、社区和工厂,故事就没那么乐观。 一方面,国家在推进自来水和RPAM(水安全计划),提高水源与管网覆盖;另一方面,监测显示,不少河流长期受生活污水、工业排放和塑料垃圾影响,水质指数仍在警戒线附近徘徊。大城市居民对自来水“不能直接喝”的共识根深蒂固,乡镇地区则大量依赖井水和加水站,品质参差不齐。 这种信任缺口被消费行为直接放大:2024年印尼瓶装水与包装水市场规模约38亿美元,仍在以约7–8%的年增速扩大,其中大桶加仑水占据家庭和办公室的重要份额。与此同时,塑料废弃物压力急剧上升,2024年全国塑料垃圾被估算超过420万吨,包装水被点名是重要来源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家层面的“普及供水”已经做了上半场,而“最后一公里的水质保障”,客观上交到了净水设备和本地水处理服务商手里——这个缺口,本身就是一个确定存在的市场。 第二:一笔算得清的账——净水设备如何从“高端电器”变成“刚需选项” 过去,净水机被视为中产家庭的“升级消费”;现在,数据正在把它推向更大众的位置。 多家研究机构的测算大体趋同:2023年印尼净水设备市场规模约4.6亿美元,2024 年突破5.1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速在12–13%区间,有机构预测到2034年有望达到17–18亿美元。这在印尼消费与基础设施相关品类中,属于增速靠前的一档。 把数字落到一户普通家庭: ● 每月8–10桶加仑水,一年支出可达170–260万印尼盾; ● 一台适配本地水质的净水机,按2–3年折旧+滤芯成本摊开,年成本完全可以压到同一水平,甚至更低。 对中产、年轻家庭和母婴人群来说,选择不再只是“要不要净水机”,而是“继续搬桶”,还是改用一套更稳定可控的净水方案。对商用和工业端则更直接:工业园区、酒店、医院、学校、中央厨房、矿区营地,对稳定水质和合规有硬性要求,净水和水处理早已从“选配”变成“标准项”,并以工程和运维合同的方式锁定长期需求。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由真实支出和政策压力共同支撑的赛道,而不是靠概念炒出来的风口。 第三:技术、本地化与监管——谁有资格在这杯水上长期赚钱 接下来比拼的,就不只是“有没有机器”,而是“谁能把机器做成可信赖的系统”。 首先是技术与水质适配。印尼水质高度多样:爪哇岛工业区重金属和浊度偏高,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不少地区依赖含铁井水,沿海城市面临咸淡水混合问题。 其次是监管与标准。饮用水、包装水和相关设备,正逐步被纳入更严格的BPOM审批和SNI标准体系,功能水、碱性水的宣传也受到更多约束。 最后是服务和信任。净水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一笔涵盖滤芯更换、检修、监测的长期服务。 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扎稳脚跟的,一定是做到三件事的企业:真正理解印尼水质,愿意在本地服务上投钱,能用合规和数据证明自己。 反过来说,这也是后来者的机会。 安吉尔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净水品牌,早在2023年就开始着手进入印尼市场,并针对雅加达、泗水、棉兰等城市的不同水质特点,推出了本地化定制的厨房净水机与商用水处理方案,在多个住宅、公寓与餐饮项目中实现落地,成为“最后一公里水质保障”的代表品牌之一。 从管网末梢到家庭厨房,从商业场景到工业园区,印尼净水行业的崛起,本质上是用技术与服务填补 “有水喝” 到 “喝好水” 的民生缺口。这个年规模超5亿美元的赛道,既承接了国家供水升级的下半场使命,也回应了大众对健康的刚需、对环保的诉求。 未来,随着水质标准收紧、本地化服务深化,只有真正扎根印尼市场、适配多元水质、守住合规底线的企业,才能在这杯 “安全水” 里站稳脚跟。而像安吉尔这样的品牌入局,不仅为行业注入了技术活力,更让 “最后一公里的水质保障” 有了更具体的落地样本。

印尼重化工业新机遇:18个项目600万亿印尼盾

从乙烯到镍铁,从炼油到光伏,普拉博沃在雅加达一锤定音——18个重点项目全面加速,投资总额高达600万亿印尼盾(约合2,700亿人民币),誓要让印尼的“下游化”真正落地生根。 一、从芝勒贡开始:总统的“落地令” 11月6日,普拉博沃刚在万丹芝勒贡为乐天化学乙烯项目揭幕,随即在雅加达总统府召开闭门会议,发布“18项目落地令”。会上,能源矿业部长巴利尔、投资部长兼下游化事务部长罗桑悉数到场,总统要求:年底前完成可研(FS),2026年全面开工。这18个项目横跨矿业、能源、化工、农渔与可再生燃料,预计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政府指定主权基金 Danantara统筹投融资与协调机制,确保不再只是“纸上蓝图”。 二、项目分布:600万亿盾的全国动能 根据媒体披露清单,矿冶与能源占七成比重,成为此次国家战略的重头戏。 ● 矿冶链条: 西加里曼丹的铝土矿—电解铝项目投资Rp60万亿,中苏拉威西的不锈钢坯Rp38.4万亿,东爪哇格雷西克的阴极铜加工 Rp19.2万亿。 ● 能源转型: 煤制二甲醚(DME)计划分布于南苏门答腊、东加里曼丹等六地,总投资Rp164万亿,用以替代进口液化气(LPG);炼油厂与储罐群合计Rp232万亿,光伏组件一体化项目在巴塘园区落地 Rp24万亿。 ● 农渔与化工: 东努的硫酸锰、卡拉胶、罗非鱼加工,廖内的椰子与棕榈油深加工,总额超过Rp20万亿;同时,西巴布亚Fakfak投资Rp1.8万亿建设肉豆蔻树脂厂。 ● 可持续燃料: 大雅加达地区的废食油航空燃料(Bioavtur)项目Rp16万亿,东南苏拉威西布东沥青厂 Rp1.49万亿。 这些项目合计接近 Rp600万亿(约合2,700亿人民币 / 360亿美元),覆盖全国10 余省份,被视为“从资源国向制造国转型”的里程碑。 三、信号与挑战:下游化的第二幕 普拉博沃的这场会议,不只是“项目清单”,更是一种治理信号。印尼正面临进口依赖与就业压力的双重挑战:每年进口 LPG 超过600万吨、花费近80亿美元;而铝、铜、镍等原矿出口虽多,却附加值偏低。总统要求这批项目必须“可研可贷、能建能投”,并强调国家信用充足、融资稳健,Danantara基金将成为协调投资、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同时,政府还同步推进垃圾发电(WtE)七城试点,已有 240 多家境外机构表达兴趣,这意味着印尼绿色能源板块即将迎来资本加速。 从前总统佐科的“下游化起点”,到普拉博沃的“实地开工”,印尼正进入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期。600万亿盾的投资,不只是数字,而是将决定印尼未来十年的制造版图:上游不再只是矿山,中游不再停在冶炼,下游也不只是装配。谁能在这一波产业重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就能分享印尼的再一个“黄金十年”。

“本升专” 开始流行?王掌柜也搞起了回炉重造?

今天想给本科毕业就业难的朋友聊聊天,为什么这么多省份和院校都在推动本科生到技校去学技术?就连我王掌柜都搞起了 “本升专”?说到底核心还是就业,要么让本科生学门技能好上岗,要么让毕业生重回校园缓解就业压力,初衷都是为了就业。 但王掌柜得说句实在话,除非你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否则别轻易 “学历倒挂”!比如家里做家具生意,你本科学人文的去技校学个设计接班,这是挺合理。像我也是因为工作需要,最近也是在广州找了个技校学习机械制造业的实操知识,要不就是家里有资源能兜底,再或者铁了心冲体制内。 就说这么多,”本升专” 的学校郑铁是最引人注目的,不就是大家都奔着铁路局铁饭碗去的?但是体制内竞争多激烈不用我多说,如果一旦失败就要回到市场求职,你拿了这个技能证书企业认不认?求职有没有帮助?都是未知数,别到头来钱花了,时间大了求职还是老样子。 与其赌本升专 “的模糊前景,不如进稳妥的” 短平快 ” 学历提升,把学历往上走。不敢说一定找到好工作,但机会绝对更多,不会被学历门槛卡脖子,还能进圈子拓视野攒人脉。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下,本科毕业直接出国读一年制硕士,预算不高就选印尼!印尼大学189名,建国大学851名,对标国内985/211,能当一本或211用。在拿到硕士学历同时了解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在做东南亚业务的公司里认可度高,想往这方向发展拿高薪机会不小! 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广州留学生落户条件:补贴创业支持这些福利一样都不少。学历往上走机会肯定更多,可 ” 本升专这条路走对了是捷径,走岔了就是绕远道,各位得掂量清楚自己的底牌再下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