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建筑钢材行业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进口钢材激增深感忧虑。印尼钢结构协会(ISSC)主席指出,大量低价进口钢材通过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压低本土钢厂产能利用率,威胁国家钢铁产业根基。 数据显示,2025年1 – 8月中国钢材进口额达23.9亿美元(38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越南钢材进口额2.46亿美元(40.4万吨)。尽管越南进口额略降,但仍为重要供应国。 他强调问题根源在于监管不力与出口国倾销,而非本土产能不足。若放任不管,印尼恐沦为别国过剩产能倾销地,丧失基建自主权。 为此ISSC向政府提出五项建议:对特定关税档次的涉事钢材实施临时进口禁令;依据法规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还有收紧进口许可审核;优先采购国产钢材用于国家战略项目;防止印尼成为外国钢材倾销地。 因政府回应不足,ISSC日前组织数百名从业者到雅加达财政部海关总署示威,要求限制有害进口钢材,严打利用规则漏洞的“进口黑手党”。协会警告,若无快速有力措施,印尼钢铁产业将失去竞争力,沦为廉价钢材倾销市场。	
	
	
		
 
				
					
	
	
	
		
			
		
		
	
			
	
	
		能源转型研究所(ESI)发布报告称,中国能源政策调整对印尼煤炭产业造成结构性压力。中国通过增加国内煤炭生产、优化能源物流及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减少了对进口煤炭的依赖,而印尼此前对华煤炭出口占比高达43%。 ESI研究主管指出,这一政策转变并非短期市场波动,而是长期结构性风险。中国本土煤炭生产商效率提升且价格更具竞争力,导致印尼煤炭出口价格优势减弱。此外,中国2024年超四分之三的电力需求增长来自清洁能源,进一步压缩了印尼煤炭的市场空间。 印尼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需应对中国市场需求萎缩带来的财政收入冲击(2023年煤炭贡献超1000万亿盾税收);另一方面需与中国高效煤炭产业竞争。若出口颓势持续,产煤地区政府将面临显著收入下降。 报告强调,印尼不能仅通过调整产量或开拓新市场来化解危机,需制定超越季节性市场波动的长期战略,以应对中国能源转型带来的深远影响。	
	
	
		
 
				
					
	
	
	
		
			
		
		
	
			
	
	
		印尼迁都计划取得关键进展,16个部委及机构将于2025年11月启动公务员迁往新首都(IKN)的工作。该举措标志着印尼”迁都大计”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旨在通过行政机构转移带动新都发展。根据规划,此次搬迁涉及多个核心政府部门,公务员将分批次有序转移至新都。 新都建设作为前总统佐科任内重要工程,定位为印尼未来发展的战略中心,承载着缓解雅加达人口压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目前新都基础设施建设正持续推进,政府同步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确保迁入机构正常运转。此次公务员搬迁是迁都计划的重要里程碑,后续还将有更多部门及企业陆续跟进。政府通过系统性规划与执行,稳步推动国家行政中心转移,助力新都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展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此次16个部委机构的集中搬迁,将为后续迁都工作积累经验,加速实现国家行政体系向新都的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