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特许经营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2025年2月,贸易部记录有311家活跃的特许经营商在印尼运营,其中157家为国内特许经营商,154家来自国外。贸易部长表示,特许经营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该行业吸纳了97872名劳动力,总营业额达143.25万亿盾。目前有34503家门店由所有者直接管理,17786家门店特许给商业伙伴。印尼的大多数特许经营仍来自食品饮料行业,占比47.77%,其他发展较好的领域包括美容服务、非常规教育和零售业。政府致力于支持该行业发展,如通过2025年印尼特许经营与授权博览会促进本地特许经营业务发展。一些国内特许经营品牌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如Alfamart, Ayam Gepuk Pak Gembus, Kebab Turki Baba Rafi, Taman Sari Royal Heritage以及Roti Ropi dari Klaten。

印尼对大陆与台湾尼龙薄膜征收反倾销税

财政部长对从中国大陆、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尼龙薄膜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因为相关进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导致了本土产业的损失。规定自2025年3月11日颁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后生效,有效期为四年。根据印尼反倾销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发现来自中国大陆、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尼龙薄膜产品存在倾销行为,给国内产业造成损失,且发现倾销与国内产业所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倾销税针对厚度不超过0.25毫米的尼龙(聚酰胺)薄膜或箔片进口产品征收,这些产品在关税税则中的税号为ex3920.92.10和ex3920.92.99,原产于中国大陆、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印尼石油公司与中国钻探公司合作海上钻井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与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CPOE)签署了一份为期四年的合同,其将租用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CPOE 16。该合同既是这座钻井平台在印尼的首个钻井项目,也是CPOE在印尼的首次尝试,标志着其进军东南亚海上钻井服务领域。这是CPOE迄今为止最大的合同,价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1.377亿美元)。CPOE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一直积极推行国际战略,聚焦东南亚海上油气服务市场,印尼是关键目标。该自升式钻井平台由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于2014年建造,最近在中国招商局船厂进行了为期120天的重大升级,周末将前往印尼。

印尼3月1日煤价调整,市场前景挑战重重

近期煤炭价格上涨,得益于中国在2025年1至2月的煤炭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纽卡斯尔煤炭价格有涨有跌,鹿特丹煤炭价格也有不同幅度变动。中国同期煤炭进口同比增长2.1%达7612万吨,但进口前景面临挑战。国内煤价下降、港口库存高、行业协会呼吁限制低质煤进口、暖冬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进口增长。此外神华能源暂停现货市场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销售,印尼3月1日实施政府基准价格政策也可能抑制中国煤炭进口。中国煤炭运输和配送协会预计2025年煤炭进口将下降1.9%,国盛证券预计动力煤进口下降更明显。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煤炭征收15%关税,但美国供应占比小。2024年中国国内煤炭消费同比增长1.7%。

印尼确定21个下游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00亿美元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透露,政府已敲定21个第一阶段的下游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00亿美元(约合659.2万亿盾),由国家能源投资管理局(BPI Danantara)出资。这些项目涵盖油气、矿业、农业、海洋等多个战略领域,其中主要项目包括在尼帕岛建设石油储存设施以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目标是满足总统令要求的满足全国30天需求。还将建设日产能50万桶的炼油厂以确保国内能源供应稳定并减少进口依赖。在煤炭气化领域,目标是开发二甲醚(DME)替代进口液化气,采用依靠国内资源不依赖外国投资者的方式,在南苏门答腊、东加里曼丹和南加里曼丹并行开发。此外还将提高铜、镍、铝土矿等矿业的附加值,渔业、农业和林业也是下游产业重点。总统普拉博沃确定了26个商品领域作为国家下游产业重点。下游产业预计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带来国家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政府已规划28种商品进行下游产业推动,有望带来巨大收益和就业岗位。

印尼肯德尔经济特区吸引力提升,中企有意投资

印尼工业部副部长证实,部分中国企业有意将工厂迁至肯德尔经济特区,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考察当地的工业园区,尤其是中爪哇地区。中国投资者有此意向,主要是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肯德尔经济特区一期占地1000公顷,入驻率已达90%,仅剩10%在完善配套设施,如住宅和商业设施;二期规划面积1200公顷。截至2024年底,已有42家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达86万亿盾,且部分企业还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开始运营,入驻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有望继续增加。入驻企业大多为外资企业,26%为国内投资企业。一期已吸纳约20万劳动力,预计二期也能达到类似规模。肯德尔经济特区自2016年运营,2019年被确定为经济特区,这一身份为投资者在印尼投资提供了更多优势,预计二期扩张吸引的投资额将超过一期。

印尼吸引纺织鞋类产业投资创造就业机遇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卢胡特表示,过去一年印尼已成为纺织和鞋类产业转移的目标。纺织和鞋类产业极具战略意义,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且劳动力培训时间不长,还能推动小型工业尤其是食品饮料行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开辟广阔就业空间。在服装厂投资2000万至3000万美元可吸纳6000至10000名劳动力。他日前会见了印尼鞋业协会及阿迪达斯、耐克等全球代表,他们对印尼很乐观,某全球品牌计划未来三年订单增加三倍,创造10万个新工作岗位。他同时指出在印尼投资面临一些障碍,如土地征用、许可、资金及工资问题,但他认为通过良好协调可迅速解决,总统已指示快速反应,国家经济委员会也完成了相关研究,他已联系相关部长解决问题。

中国仍是印尼非油气出口主要市场

2025年1月印尼贸易顺差达34.5亿美元,自2020年5月以来已连续57个月实现贸易顺差。财政部财政政策局局长表示,2025年初的贸易顺差高于前一个月即2024年12月,也高于上年同期。顺差得益于产品附加值提升、贸易多元化。从行业看,加工工业、农业和种植园对贸易平衡贡献增加。1月印尼出口214.5亿美元,同比增长4.68%,非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增长,农业和加工工业部门出口分别增长45.46%和14.02%,但棕榈油、煤炭和钢铁出口收缩。中国仍是印尼非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22.40%,其次是美国和印度。1月印尼进口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67%,石油和天然气及非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均下降。从用途看,资本货物进口增长,消费品和原材料进口下降。中国在进口方面仍占主导,占比40.86%,其次是日本和美国。政府将持续关注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推动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加工等。

印尼连续57个月实现贸易顺差

在2025年1月印尼连续57个月实现贸易顺差,这是继上个月连续56个月顺差后的最新纪录,贸易顺差是由于出口值大于进口值。2025年1月印尼出口值为214.5亿美元,进口值为180亿美元,贸易顺差约为24.5亿美元。中央统计局临时负责人表示,2025年1月货物贸易顺差为34.5亿美元,环比增长12.1亿美元,自2020年5月以来已连续57个月顺差。1月的贸易顺差由非石油商品支撑,主要贡献商品为矿物燃料、动植物油脂以及钢铁。同时石油商品贸易逆差为14.3亿美元,主要由原油及石油产品造成逆差。

印尼政府筹备三十五个下游项目给投资者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表示,政府正在筹备价值1238亿美元(约合2.015万亿盾)的35个下游产业项目。副部长表示根据国家能源下游产业及能源安全加速工作组协调会议,政府已确定并筹备了35个项目以提供给投资者。这些项目涵盖多个战略领域,包括矿物、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政府还在农业领域,特别是油脂化工生产方面准备发展下游产业。在能源安全领域,他强调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对支持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性。有了这些准备提供的项目,希望能尽快提供给潜在投资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