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
- 星期四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日前表示,矿业下游化政策不仅增加了国家收入,还延长了矿山寿命并提升了经济附加值。业界通过国内加工和精炼矿产,减少原材料出口,同时还发现并利用伴生矿物(如铜矿中的金、银和稀土)。 政府也增加了税收和非税收入(PNBP)促进国内工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相关部门也将矿业工作预算计划(RKAB)审批周期从3年缩短至1年,以更好控制供应;同时还加强生产监管,防止价格下跌影响国家收入。 目前西加里曼丹铝土矿项目已投产,有效提升铝产业链价值;铜矿加工中发现稀土等战略资源。该政策旨在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矿业可持续性。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日前透露,到2040年印尼90%的下游化项目将集中在矿产和煤炭领域。这一规划基于投资与下游化部的路线图,旨在提升原材料附加值。镍出口额从2017-18年的33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340-400亿美元。 印尼拥有全球42%的镍储量(世界第一)、锡(16.3%,全球第二)、铝土矿(4%,全球第六)。政府将继续执行原材料出口禁令政策,同时建设完整产业链(如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加强能矿部与投资部的协作。 部长指出存在国内外阻力,包括部分国家不愿看到印尼工业化成功,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偏好原材料出口模式。政府计划通过28种商品的下游化(含棕榈油、海产品等)实现经济转型。
投资部/投资协调委员会(BKPM)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印尼下游化项目投资额达431.4万亿盾,占同期总投资额(1434.3万亿盾)的30.1%,同比增长58.1%。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矿产领域(291.6万亿盾):镍加工(136.1万亿)、铜(61.2万亿)、铝土矿(43.2万亿)、钢铁(31万亿)。 种植业与林业(103.3万亿盾):棕榈油(52.7万亿)、木材(36.6万亿)、橡胶(9.7万亿) 油气领域(32.6万亿盾):石油(18.3万亿)、天然气(14.3万亿)渔业与海洋(3.9万亿盾):海盐、金枪鱼、虾等加工。 投资部长表示,镍加工仍是最大贡献领域,预计下游化投资占比未来将继续提升。
投资与下游化部长日前报告称,截至2025年9月,印尼投资实现额达1434.3万亿盾,同比增长13.7%,完成全年目标的75.3%。这些投资创造了195.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爪哇岛外实现投资741.8万亿盾(51.7%)爪哇岛则有692.5万亿盾(48.3%)。 国内投资(PMDN)达到789.7万亿盾(55.1%),外国投资(PMA)则为644.6万亿盾(44.9%) ,主要投资地区包括西爪哇省的218.2万亿盾(15.2%),雅加达204.2万亿盾(14.2%),东爪哇省105.1万亿盾(7.3%)。主要外资来源地包括新加坡126亿美元、中国香港73亿美元以及中国大陆54亿美元。重点投资领域则包括基础金属、金属制品及设备制造业196.4万亿盾(13.7%),交通、仓储和电信业163.3万亿盾(11.4%),采矿业158.1万亿盾(11%)。
总统普拉博沃政府近期通过《2025年第16号经济统筹部长条例》,更新了国家战略项目(PSN)清单,新增6个重点技术类项目,旨在推动全国性技术发展与基础设施升级。 具体项目包括科技园区加速建设;多功能卫星计划,基于2023年6月已发射的“SATRIA-1”卫星(容量150Gbps,服务偏远地区公共与政务需求)。棕榈油生物燃料与IVO技术整合开发,结合国产“红白催化剂”与社区种植园;盐业产业升级;帕拉帕环集成项目,整合原有西、中、东三段光缆网络(总长12083公里,含8203公里陆地电缆与海底电缆),强化全国数字连接。 这些项目覆盖政府、地方与企业协作,通过既有基础(如SATRIA-1卫星、帕拉帕环网络)的延伸与创新,助力印尼技术自主与区域均衡发展。
投资部/投资协调委员会(BKPM)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总投资额达491.4万亿盾,同比增长13.9%。其中国内投资(PMDN)占比56.9%(279.4万亿盾),外资(PMA)占43.1%(212万亿盾)。 五大外资来源地(2025年Q3)分别为新加坡38亿美元、中国香港27亿美元、中国大陆19亿美元、马来西亚10亿美元、美国8亿美元。2025年1-9月累计总投资额达1434.4万亿盾(+13.7% YoY)。 外资主要来源为新加坡(126亿美元)中国香港(73亿美元)中国大陆(54亿美元)尽管外资同比下滑8.9%,但季度环比增长4.85%,显示投资复苏趋势。亚洲国家仍是印尼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
贸易部长日前表示,尽管中美贸易战持续,2025年1-8月印尼对两国出口仍保持增长。数据显示印尼对华出口的非油气产品达404.4亿美元,同比增长8.68%;对美出口206亿美元,贸易顺差122亿美元(印尼最大顺差来源国)。 主要顺差国为美国、印度(94.3亿美元)、菲律宾(58.5亿美元)主要逆差国则为中国(130.9亿美元)、新加坡(35.5亿美元)部长强调提升产品竞争力是关键,指出许多乡村出口产品因未达标而无法进入”MSMEs Can Export”计划。当前美中贸易紧张升级,中国近期限制稀土出口技术,美国则威胁对华商品加征100%关税。
工业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全国173个工业区总面积达97345公顷,入驻企业11970家,土地占用率58.19%。这些工业区及其企业贡献了全国GDP的9.3%,推动经济增长0.76%,并吸纳投资6.744万亿盾,创造230万个就业岗位。 工业部通过《工业部长条例》制定工业区标准,涵盖基础设施、环境管理和服务管理三大领域,旨在提升竞争力并吸引投资。新规将于2026年1月生效,由工业区委员会负责评估认证。 工业部强调,工业区对增强国家经济韧性至关重要,未来将重点优化土地利用效率与投资吸引力。
国家投资管理机构Danantara宣布,全国垃圾发电项目已吸引100余家国内外企业组成的70个财团参与。该项目总投资达91万亿盾,计划在33个城市实施,首期覆盖雅加达、万隆等10个主要城市。 每座工厂日处理1000吨垃圾,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总统普拉博沃已签发2025年第109号总统条例提供法律保障,该项目是为了解决印尼城市垃圾处理难题(2023年全国仅39%垃圾获妥善处理)。 项目选址标准综合考量垃圾量、水源及土地供应,将采用环境友好技术生产电力、生物能源等衍生品。首批工厂拟于2025年底投入运营,该项目标志着印尼推动循环经济和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有望显著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