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广泛应用,全球民众对其态度呈现分化。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跨国调查报告显示,在25个国家中,34%的受访者对AI发展感到忧虑,仅16%持积极态度,42%态度中立。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担忧比例超50%,而高收入国家(如日本、德国)民众对AI的认知度更高,印度和肯尼亚则相对较低。 多数国家民众更希望本国政府主导AI监管,而非依赖外部力量。印尼和南非是少数更信任中国作为全球AI监管实体的国家,印尼和南非民众普遍对中国持比美国更积极的看法。全球范围内,欧盟被视为最可靠的监管者(53%),其次是美国(37%)和中国(21%)。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19国)更倾向信任中国,而欧洲右翼选民则更支持美国。 与此同时,AI技术的普及引发就业替代担忧,但同时也推动了电信、医疗等行业的效率提升。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信任与监管偏好上展现出独特倾向,反映出地缘政治与本土需求的复杂交织。
东爪哇省莫佐克托市一家钢铁厂今年五月发生一起工人遭暴力事件,据称31岁印尼籍工人在完成地面洒水工作后,被中国籍主管以”部分区域未浇湿”为由传唤,随后在更衣区遭暴力袭击。员工宣称主管突然揪住其衣领致其摔倒,并多次拳击其面部和四肢,造成全身多处淤伤。 他声称主管还以“洒水导致生产炉周边地坪开裂”为由,勒索赔偿金。因无力支付,员工被迫抵押摩托车。自事发至今三个月,受害者既未被正式解雇也未收到任何薪资。目前员工已完成伤情鉴定并向当地警局刑侦处提交证据。 警方计划近期召集涉案双方进行现场案情重建,律师指出当事人被袭击后即遭变相停职,但企业未出具正式解雇文件。 该案凸显印尼制造业中外籍管理者与本地劳工的紧张关系。当地劳工组织呼吁加强职场暴力事件的监管,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
印尼确认采购中国歼-10C战机,并行推进法国“阵风”和土耳其KAAN项目。 10月15日,印尼政府已确认将从中国采购至少42架歼-10C多用途战斗机。这是印尼首次进行大规模的非西方制式主战飞机采购,项目总额为90亿美元,由财政部长Purbaya批准。印尼国防部长表示,这批战机“很快就会在雅加达上空飞行”,但具体交付节奏尚未公布。 之前2022年2月,印尼已与法国达成42架“阵风”F4的整机与配套合同。根据达索航空与印尼空军口径,合同总额约81亿美元;首批3架计划于2026年2—3月到货,第二批3架预计2026年4月交付,后续持续分批至全部到位。 与此同时,印尼与土耳其在2025年7月签署了48架KAAN五代战斗机的采购合同。土方称这是KAAN的首笔出口大单;多家媒体援引估算称总额约100亿美元,首批交付目标为2028年起,并包含产业协作与本地化能力建设安排。 印尼军机采购三条线并行,将在中短期内以歼-10C和“阵风”补强现役F-16/Hawk机群,在中长期引入KAAN实现代际跃迁。与此同时,也对印尼的年度军费安排、后勤保障与跨体系互操作提出更高要求:西方系与中系平台在航材、武器与地面测试设备方面差异显著,需通过分层编队、训练与保障体系重构来消化。官方尚未披露歼-10C的具体交付批次、武器包与融资结构等细节。 据路透与印尼官方媒体先前报道,印尼军购路线仍坚持“多元来源”原则,除上述项目外,还对其他平台保持评估与谈判,以在预算、性能与地缘政治风险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