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东南亚,落地印尼直播答疑2025年04月08日

在全球贸易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美国关税新政带来的冲击持续蔓延,让众多以欧美市场为主的中国企业陷入困境。然而,危机背后往往暗藏机遇,东南亚市场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方向。本次直播中,在印尼深耕 21 年的王掌柜,为大家深入剖析东南亚市场,尤其是印尼市场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一、出海东南亚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在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愈发紧密。东南亚拥有 6 – 7 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对于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寻求新增长的潜力之地。同时,以东南亚为跳板辐射欧美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再加上四月印尼各类行业展会众多,为企业链接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印尼市场行业机遇剖析

不同行业在印尼市场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

• 建材装修行业:在木质楼梯扶手等别墅高档装修配套领域,中国企业凭借设计和加工技术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建材类目在印尼市场每年以 5% – 7% 的速度增长,真空玻璃门窗、钢化玻璃加工等细分领域机会良好。不过,中国企业在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劣势,出海初期可凭借供应链技术优势,从产业链上游赋能当地渠道,打开市场突破口。

• 服装鞋服行业:当前,服装鞋子成品贸易进入印尼市场受限严重,落地本地加工才是发展方向。其中,服装行业的小单快返模式发展势头正盛。以王掌柜的朋友王总为例,他在印尼做服装电商,起初依赖国内调货,面临诸多难题,后选择本地代工并开设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这充分证明了本地加工模式的可行性。不过,相比服装,鞋子行业对自动化和配套要求更高,投资也更大。

• 农产品行业:从中国出口农产品到印尼,像大蒜、洋葱等,受配额限制,新进入者拓展市场困难重重。但印尼当地的食品加工行业发展机会较多,企业可考虑在当地开展食品加工业务。

• 摩托车配件行业:印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电动四轮车产销量已占印尼汽车市场的 5%。在这样的趋势下,传统燃油摩托车配件市场逐渐萎缩,企业应关注新能源相关配件领域,及时调整业务方向。

• 家电行业:大家电成品进入印尼市场面临较高门槛,国内头部家电厂商已在当地建立了完善的工厂和渠道体系,中小企业进入难度大。不过,小家电领域仍有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可考虑在印尼开设小家电工厂。此外,由于当地电子产品维修技术和配套服务相对薄弱,家电维修市场潜力巨大。

• 钢结构行业:钢结构出口成品在印尼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若想立足,在当地加工是更好的选择。随着印尼各类工厂的不断落地,钢结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 两轮电动车行业:印尼政府虽支持两轮电动车发展,但当地以按揭消费为主,中小厂商若单枪匹马进入,面临现金交易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像艾玛、雅迪等大厂已抢先布局,中小厂商进入需谨慎评估自身实力和市场风险。

• 矿业:目前,印尼矿业大宗商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但印尼对矿业深加工的政策保持稳定。中国企业在印尼的镍铁、铝土矿深加工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如青山、南山等企业,未来在该领域仍有发展机会。

三、美国关税影响与印尼市场态度

美国关税对印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如棕榈油、橡胶)、出口导向型服装鞋服产业以及中高端零部件进口这三个方面。对此,印尼政府采取克制态度,积极与美国进行谈判协商,避免正面冲突,寻求和平解决关税问题的途径。

四、中国企业落地印尼要点

中国企业落地印尼,在诸多方面需谨慎考量:

• 建厂模式:企业需明确产品面向本土市场还是用于出口,亦或两者兼顾。与越南主要以转口为主不同,印尼既能开拓内需市场,又可开展转口贸易,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并加强与当地渠道的合作。

• 土地风险:印尼土地产权复杂,其土地制度继承自荷兰长达 350 年的殖民统治,且建国后未进行土地改革。因此,中国企业在印尼拿地时,尤其是开发千亩以上工业园,切勿盲目追求一手土地,可先尝试建设园中园。这样既能确保土地产权明晰,降低投资风险,即使开发不成功,土地也可转卖保值。

• 市场策略:企业不能照搬中国的价格体系来制定在印尼的产品定价,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行业生态和成本结构。同时,在印尼开展商务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务必携带名片、产品介绍、公司介绍、样品等资料,以便更好地链接当地资源。

五、签证与服务建议

关于签证,印尼提供落地签和商务签。落地签虽方便,但风险较大,经常受到巡查。因此,王掌柜建议商务考察的企业选择商务签,虽然费用相对较高,但能确保出行安全。此外,王掌柜所在团队在雅加达和广州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为企业提供从签证申请、公司工商注册到招聘翻译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在印尼顺利落地发展。

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印尼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尽管其中存在风险和挑战,但只要企业深入了解市场、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关注“印尼王掌柜”,直播持续分享更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掌柜解读:Ruko店屋印尼不动产王者之选

在印尼店屋Ruko既可居住,也可商用,是性价比极高的不动产, 最近不少外籍朋友都在问:外籍人士能买印尼店屋Ruko吗?我们梳理了最新法规、价格门槛,用直白数据说清楚核心逻辑:外籍个人可买Ruko,但只能选Hak Pakai(使用权)或开发商明确可售外籍的商业类HGB(过户后转Hak Pakai),下面仔细给大家聊聊: 第一,能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在印尼店屋Ruko既可居住,也可商用,是性价比极高的不动产, 可能比投资购买别墅或者公寓更划算。 •哪些可买呢:登记在个人名下的Hak Pakai类Ruko;开发商项目中明确对外籍个人出售的商业HGB(过户时转为Hak Pakai)。 •哪些不可买:Hak Milik(永久所有权)地块、政府补贴房、权属不清的“灰色”Ruko。 硬性门槛,在限价方面,雅加达最低215万元人民币,泗水/巴厘岛等最低130-215万元人民币,外籍个人(或家庭)通常限一处,用地面积上限约2000㎡,特殊情况可报批放宽。身份要求:护照+合法签证。 第二,流程怎么走?这些坑千万别踩! 标准流程(盯紧三个关键环节) 1. 尽调(找对人):通过公证员在BPN系统核查——确认证书真伪、是否有抵押/查封、地块分区是否允许商业或混用,核心是确认过户后能登记为Hak Pakai使用权。 2. 签约过户(走对手续):由公证员制作AJB(买卖契据),办理权属登记;若原为HGB,按规定转为Hak Pakai后再登记。 3. 纳税与备案(别漏税):按不动产评估值或成交价缴税,保留好完税凭证和登记证明,方便日后续期或转让。 第三,买来怎么用? Ruko用于零售、服务等经营,需在印尼投资部的OSS系统申请营业执照NIB,按对应的行业分类合规经营。 买印尼Ruko,核心要满足“权属对、价线到、用途明、税证齐”。先问自己能登记为Hak Pakai使用权吗?价格达标当地外籍最低门槛吗?而且一定要通过公正机构购买,更安全。

掌柜解读:为啥大国争先恐后造访东盟?

为什么这两天“大国都来东盟”?一句话总结:东盟就像一口满是料的巨锅,人口多、市场大、还能搭台让各国合作唱戏。现在这锅“主菜”正上桌,谁不来,谁就可能错过机遇。 第一大吸引力:6.8亿人、3.8万亿美元的“新蓝海市场” 本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47届东盟峰会,再次让区域经济这盆“热汤”成了焦点。东帝汶正式加入后,东盟从10国扩至11国,直接面向约6.8亿人口,整体GDP达3.8万亿美元。 这个市场不仅体量够大,更藏着满满的增量空间。对各国来说,这里既是老百姓消费升级的“新蓝海”,也是企业投资布局的“新前沿”,吸引力自然拉满。 第二大吸引力:全球“加税潮”里的“供应链新通道” 现在全球贸易刮起“加税风”,各国都在重新规划供应链,而东盟刚好给出了两条“解题思路”。 一边和中国敲定签署《自贸区3.0升级议定书》,新增数字、绿色等领域合作内容,给区域产业链减少摩擦,就像加了“润滑油”。 另一边又加快和美、欧、日、印等对接,在多边合作里“左右逢源”。 说白了,当其他地方都在加关税、增成本时,东盟正在给企业找“省钱、省事的路线”。如今美—东盟、欧—东盟的贸易规模都在涨,没人想丢了这块“稳定盘”。 第三大吸引力:能让大国“握手合作”的“舞台主办方” 东盟不是只能旁观的“观众”,而是实实在在的“主办方”。它靠一整套机制,把各国聚到一起谈合作:既有东盟峰会及与中、美、日、韩、印等的对话会,也有东亚峰会、国防部长扩大会议(ADMM-Plus)。今年马来西亚还把“包容与可持续”定为峰会主题,让这里成了少数能让大国“不掐架、只握手”的地方。对各国来说,既不用卷入阵营对抗,又能抓住技术、资金、市场流动的红利,这样的舞台谁都不想缺席。说到底,大国扎堆去东盟,核心是这里同时满足了三大需求:有可观的市场、能调整供应链、还能提供合作平台。当下世界都在谈“去风险”,而东盟靠“可预期的环境+能落地的合作”,把自己变成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也成了地缘政治里的“缓冲带”,自然成了各方争夺的香饽饽。

王掌柜专栏:外籍人士到底能不能在印尼买地?

“外籍个人能不能在印尼买地?”王掌柜经常有收到类似的问题。我们把现行规定梳理了一遍,:外籍个人不能拥有印尼的“土地所有权”(Hak Milik/SHM),但可以在严格条件下购买住宅类不动产,并把权利登记为“使用权”(Hak Pakai)。而涉及建厂、仓储等工业用途的土地,则必须以公司名义(设立PT PMA外资公司)依法取得“建筑使用权”(HGB),个人名义不适用。 先看法律底层逻辑。自1960年的《基本土地法》确立起,土地所有权只属于印尼公民与特定主体,外籍个人不在其列。后来通过一系列配套法规,给外籍个人打开了“住”的通道:可以购买独栋住宅或公寓,但产权形态是Hak Pakai(使用权)。这类权利不是永久的,通常按“首次最长30年,到期可延长20年,期满后还可再续30年”的节奏批复,总年限分阶段审批、合规续展。用途也被限定为自住/居住,不能当作商业经营用地。 外国人个人能买什么,边界也很清楚。独栋住宅可以登记为Hak Pakai;公寓在项目合规的前提下,也可以由外籍个人购买并登记为相应权利。至于价格各省有各自的最低价和上限清单,比如雅加达独栋住宅的价格不低于50亿印尼盾,大约220万人民币,公寓的价格不低于30亿印尼盾,大概130万人民币的价格。除了价格红线,数量和面积也设上线,通常是“每名外籍个人(或家庭)限购一处、面积不超过约2000㎡”,超出需要另行批准;购置前,最好先核对目标城市当期的“外籍购房最低价”和限制条款,避免踩线。 流程上,建议按“尽调—签约—过户—纳税—续展维护”来走。所谓尽调,不只是看看证书复印件,更要通过PPAT(不动产契约官)和不动产登记系统,查验证书真伪、有没有抵押或查封、用途分区是否与住宅一致。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三个“红线”。第一,不能以外国人个人名义持有所有权Hak Milik;第二,不能通过所谓“名义持有/代持”来变相规避限制,这在法律上风险极高,纠纷频发;第三,不能以个人名义去拿工业或仓储用地——如果您的需求是“建厂”,请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PT PMA,再依法申请建筑使用权HGB,并办理建筑许可(PBG)等手续,走在合规主干道上。 一句话总结:想住,可以;想建厂,换轨到公司名义。外籍个人在印尼购买住宅走Hak Pakai,满足在印尼的资格、最低价与数量/面积等门槛;涉及工业用地,则以公司名义购买更安全、更可持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