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镍储量最多的印尼却从邻国进口镍

尽管印尼镍储量占全球42.1%,为世界最大,但仍有从邻国菲律宾的镍进口活动。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称,这是国内工业业务战略。其副部长在2024年东盟矿业会议上表示,这是商业参与者的商业战略,可延长本国镍储备使用寿命。矿产和煤炭司司长也认为,镍进口能维持国内镍储备。此前PT Kalimantan Ferro Industry(KFI)承认从菲律宾进口镍矿石,以保障其位于东加里曼丹的冶炼厂项目运营连续性。PT Nityasa Prima总裁表示,进口原因是矿业公司计划和预算工作审批延迟,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且要确保冶炼厂运营,维持1400名工人的生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印尼废物回收企业每月获利可达12亿盾

在万丹省南唐格朗的Serpong,废品回收合作社“Pemulung Berdaya”(又称Recycle Business Unit,RBU)通过回收塑料瓶业务,每月能赚取12亿盾。该合作社秘书介绍,每天从雅加达、茂物、德波、坦格朗和勿加泗周边地区接收6吨废塑料瓶,来源包括废品收集者、垃圾银行、合作企业、个体拾荒者和附近店铺等。 合作方式灵活,有上门收取和对方自行运送两种,上门收取有重量要求,自行运送则不限重量。目前废塑料瓶收购价约5000盾/千克,低于2025年7月的8000盾/千克。收购价根据塑料瓶加工产品售价减去约3000盾/千克的固定利润得出,售价高时收购价也会上升。2023年中到2025年中,因国际机构和NGO的捐赠项目,废塑料瓶收购价曾大幅上涨,该合作社曾因价格劣势面临原料短缺。 如今合作社将收到的塑料瓶加工成塑料碎片和塑料压块两种主要产品,约六分之五的塑料瓶制成塑料碎片,其余制成塑料压块,再将这些加工产品卖给工厂,用于生产聚合物纱线、土工布等,每月因此获利可达12亿盾,年营业额超14亿盾(毛收入)。

东爪哇警局遭冲击局长遭掳走国旗被降下

东爪哇省一地方警局日前遭民众围堵,民众此举疑似是想询问一名被警方带走问询的农民情况,该农民是在自家农田劳作时被带走的,警方带走他是为了调查相关事件。此前当地自2023年起多次发生疑似毁坏农作物事件,最近一次当地一公司土地上约2万株咖啡树被毁;此前当地约6661株3年树龄的咖啡树被不明人员砍伐,损失达4亿盾。 早前当地部分咖啡树也遭破坏,涉事企业已将所有毁坏事件报告给当地警局。警局遭围堵时,现场视频显示当地民众包围警局,发生推搡,民众还降下了警局的国旗。当地警局局长被民众强行带出警局,十个小时后才回到警局营地,其目前身体状况良好,警局目前安全可控,有军警守卫。当地警局已调派所有警力前往维持秩序,警局总部也安装了铁丝网。此外,当地军区指挥官、县长、副县长、县议会议长以及东爪哇省警察局的高级官员都到了现场。

普拉博沃:印尼经济路线必须转向

如果你是现在准备出海东南亚,落地印尼的外资老板,有一句话现在非常关键——印尼市场下半场,制造业的春天来了。 最近,印尼统筹部长祖尔哈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放了一句狠话:过去二十八年,印尼经济“太自由化”,已经偏离宪法的初衷,现在普拉博沃总统要“把路子拉回来”。这句话其实等于给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路线画了一个句号,也在提醒所有投资者:印尼即将从一个“自由市场的试验场”,转向一个“国家重新掌舵的工业型经济体”。 回头看这二十八年的“上半场”,画面很清晰。自从一九九八年开放以来,印尼一路减关税、放进口、推动私有化,几乎所有教科书里的“自由市场改革动作”都做了一遍。宏观数据并不难看,最近几年经济增速也能稳定在百分之五左右,放在全球都是不错的;但问题是,贫富差距在拉大,粮食和工业品对进口的依赖在加深,农民、小工厂、小摊贩面对的是价格大起大落、进口货一路压价的压力。制造业在印尼GDP里的占比,从早年超过百分之三十,一路掉到现在大约百分之十九,虽然还算是“支柱”,但比自己历史高点已经明显降了一截。祖尔哈斯口中的“太自由”,说白了就是:国家在很多关键领域,只能当裁判、不能当队长,让市场自己跑,结果是资源和红利更多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里,底层和实体产业的安全感反而在削弱。 正因为如此,普拉博沃时代被定义成一个“要把路拉正”的下半场。新政府给自己的目标是,把经济增速从百分之五往百分之七、八去推,这在一个两亿八千万人口的大经济体里,是非常激进的打法。财政和政策开始明显向“真实产业”倾斜:二〇二四年,印尼总投资超过一千七百多万亿印尼盾,其中制造业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投资额,继续稳居第一大板块。矿产下游化在加速推进,镍矿出口禁止粗卖,强制要求在本地建冶炼厂、建电池材料工厂;本地含量比例TKDN也在步步抬高,手机、电动车、家电想在印尼卖,就得把更多产线搬进来;同时,政府大手笔推动免费营养餐、农业补贴、农产品加工和冷链投资,用几百万亿印尼盾去托底农民、拉动食品和包装产业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印尼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资源供应商和消费市场,而是要由政府来定方向,让资本围着国家战略走,而不是反过来。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说“印尼制造业的春天来了”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正在发生的现实线索。当下制造业依然是印尼经济的第一支柱,占GDP大约五分之一,制造业投资也是外资和本地资本最集中的去处之一。上游有镍、铝、铜、金等资源储量做基础,中游有一批沿海的冶炼和基础金属园区在不断扩容,下游则在补课汽车、电池、不锈钢制品、电子组装、食品饮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这些高附加值板块。过去,外贸来印尼更多是“买矿”“做贸易”;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变成“买产线”“建工厂”。你会看到,资本从只在港口、矿山打转,开始深入到工业园区、进入车间和生产线,把一段段产业链真正落在印尼的土地上。 站在外资的角度,这意味着:印尼不再只是一个讲人口红利和资源故事的新兴市场,而是一个要求你“带着工厂、技术和团队一起来”的制造业战场。上半场,谁反应快、敢套利,谁赚钱;下半场,谁读得懂政策、愿意和印尼一起做产业升级,谁站得住、赚得久。接下来你要问自己的,不再是“印尼有没有项目可投”,而是“我能把哪一段产业链真正放在印尼,和这个国家一起踢好下半场”。我是王掌柜,后面我会继续用数据和故事,帮你看懂印尼市场的下半场,也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制造业春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