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即将卸任,佐科总统长情告别

佐科从2014年10月20日上任,2019年连任,佐科总统整整10年执政。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0月20日,佐科即将卸任,在卸任之际,佐科9月13日在新都举行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感谢所有内阁成员的精诚合作,除此之外,佐科还向普通老百姓喊话告别。

自2014年到2024年,佐科总统执政印尼10年,作为平民出身的总统,他的亲民形象广受赞誉,同时他又被称为基建总统,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首都项目为标志性成就,也推动了雅加达万隆高铁等重大基建项目,另外他利用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推动印尼镍矿下游产业化和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发展。佐科还提出印尼2045愿景,希望在2045年使印尼成为全球经济强国,虽然由此引发的债务负担,环境问题,以及在印尼政府换届中的立场,引发争议,但他的功绩为印尼未来发展留下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印尼财政时代背影:英卓华卸任

9月8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内阁改组中,撤换了财长英卓华 Sri Mulyani Indrawati,由前印尼存款保险公司(LPS)主席、经济学家 Purbaya 接任。消息落地,雅加达综指一度下挫约1.3%,而卢比反而走强,市场情绪“先惊后疑”,担心财政纪律是否会被更激进的支出议程取代。 这位在国内外都颇具口碑的技术官僚,出生于1962年,自2005年首次走上财政部长岗位,至今累计任期接近15年:2005–2010年服务于苏西洛政府;2010-2016年任职于世界银行,2016年重返财长位子,先后辅佐佐科与普拉博沃,直到今天谢幕。在学术上,英卓华毕业于印度尼西亚大学、并获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博士。 第一,她留下了什么 稳定与信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她都扮演了“稳盘手”。在疫情后期,她推动财政赤字按承诺回归至法定3%上限,给投资者以“预算仍可控”的锚。S&P 在2017年将印尼主权评级升至投资级,背后正是对财政与增长前景的认可。 改革与征管。 2016年税务特赦与后续自愿披露计划,带来数千万亿卢比的资产申报与收入,虽有争议,却确实扩展了税基、提升了征管能见度。 不受欢迎但必要的决定。 依据2021年《税制协调法》(HPP Law),增值税率从2022年由10%上调至11%,并按法定安排在2025年上调至12%——这使她长期被贴上“紧财政”的标签,也成为舆论攻防的焦点。 铁腕与专业形象。 初任财长时,她大刀阔斧整顿税海体系,塑造“敢动奶酪”的改革派形象;她也多次获得国际媒体与机构的专业认可(如 Euromoney 2006“年度财长”)。 第二,她为何在此刻离开 这次改组发生在全国性示威之后。部分国会议员的薪资与津贴议题触发民怨,地方议会被冲击、部分政要私宅遭洗劫,局势一度紧张。改组不仅波及财长,也包括政法统筹等关键岗位。英国《金融时报》与美联社均指出,Sri Mulyani 被撤换与街头政治压力、以及政府要推动更大规模民生与国防开支的政治考量交织在一起;她的住处遭遇破坏的报道,更让这场“政治风暴”增添象征意味。 同日被任命的Purbaya Yudhi Sadewa背景偏“政策与机构”,外界对其财政政策取向仍在观望。部分分析直言,市场更担心的是财政纪律的延续性——例如“校餐计划”等扩张性承诺该如何在3%赤字框架内落地。 第三 ,一个时代的背影 从“削补贴、强征管”的硬骨头,到“疫情兜底、再回3%”的紧日子管理,再到今天在政治风向和社会压力交汇处谢幕,英卓华Sri Mulyani 的财政故事,几乎就是本世纪印尼“稳字当头”的缩影。她以专业主义与制度主义为自豪,也因此常被视为“市场与国际社会的定海神针”。如今她离开了财政部,但留给后任与这个国家的考题从未改变:如何在增长的诱惑与纪律的约束之间,找到印尼自己的财政治理之道。 分享到: Click to share on Facebook (Opens in new window) Facebook Click to share on X (Opens in new window) X Click to print (Opens in new window) Print Click to share on LinkedIn (Opens in new window) LinkedIn Click to share on WhatsApp (Opens in new window) WhatsApp Click to share on Tumblr (Opens in new window) Tumblr Click to email a link to a friend (Opens in new window) Email

掌柜说:中国手机为何霸屏印尼市场?

去印尼玩的朋友有没有发现?好像满大街都是中国手机!今天咱就唠唠中国手机在印尼的事儿:哪些牌子在那卖?卖得好不好?印尼又设了啥 “关卡”?咱中国品牌咋顺着政策把厂子、服务链都铺过去,越做越稳的? 一、谁在卖、卖得咋样、用户为啥认 2024年印尼智能机出货近4000万台,在印尼火的中国手机,大概3-4家:OV系列(主要有OPPO、vivo)、realme、小米系,还有传音系,对了,荣耀2025年也正式回归印尼市场!中国品牌加起来占了80%左右的份额,妥妥的市场主力。 为啥能卖这么快?看印尼人用手机的习惯就知道:每天上网7 个多小时,其中4个多小时都在手机上,移动端占比超60%!刷视频、玩社交、打游戏全靠手机,而咱中国手机的 “快充+长续航+拍照好+性价比高” ,简直精准踩中当地用户核心需求! 二、印尼的 “门槛” 有多严?中国手机如何破局 先说说现实:印尼没有从芯片到整机的完整手机产业链,所以政府就从 “准入” 环节卡得极严,主要是这几关: 1.本地化率TKDN:手机必须达到规定比例才能合法销售,2024年之后管控更严 ——iPhone 16自发布以来,前前后后费了大半年时间,才成功进入印尼市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技术合规:手机得先拿到SDPPI认证,还得符合SNI国家标准,不合规的话,清关都难,更别想上架销售; 3.贸易管制:进口许可、配额限制、指定口岸、装运前检验等规则频繁变动,虽说电子产品偶尔会放宽政策,但该有的文件一个都不能少; 4.IMEI白名单:没登记的手机根本连网都上不了,“黑机” 或 “水货” 在印尼完全没活路! 门槛这么高,最稳的办法就是 “本土化生产”—— 把厂子搬过去!Oppo、vivo早在2015-2016年前后,就在雅加达产业带建厂;小米2017年在巴淡岛设厂;后来的Realme、传音也陆续跟进设厂;荣耀2025年刚进印尼,主打中高端路线,一边推进本地合作,一边加速上市流程与合规认证,步步为营。 三、跟三星、苹果比,中国手机赢在哪? 跟国际巨头三星、苹果比,中国手机的优势很明确: •三星:在中高端市场和5G渠道布局多年,底子扎实,但在入门到中端价位,咱中国品牌 “堆料更狠、价格更灵活”,再加上本地组装能省税费、供货速度快,市场渗透得更快; •苹果:强在高端用户体验,但在印尼本地化和合规节奏上明显偏慢,iPhone 16被挡在市场外的案例,就足以说明 “合规必须放第一”! 而这正是咱中国品牌这几年最用心的地方:把生产线、售后体系、销售渠道、配件供应链全铺进印尼,自然越卖越顺。从中国手机在印尼市场的成功,我们能清晰看出:印尼市场规模大,但门槛严,想 “空降” 卖货根本行不通!咱中国品牌一定要坚持 “长期主义” 和 “本土化” :把制造和服务一起带进当地,既满足合规要求,又能赢下用户口碑。 现在你在雅加达、泗水的商场里看到的中国手机,不只是 “便宜”,更是咱效率、供应链实力和工程能力的体现!这份市场存在感,还让 “中国品牌 = 靠谱、先进” 的印象,扩散到了汽车、家电等更多领域 —— 过去那么多年被日韩品牌压制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品牌正在闪耀东南亚! 分享到: Click to share on Facebook (Opens in new window) Facebook Click to share on X (Opens in new window) X Click to print (Opens in new window) Print Click to share on LinkedIn (Opens in new window) LinkedIn Click to share on WhatsApp (Opens in new window) WhatsApp Click to share on Tumblr (Opens in new window) Tumblr Click to email a link to a friend (Opens in new window) Email

印尼垃圾发电大风口:33个项目即将落地

33个项目启动,6座城市敲定!印尼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负责人刚去温州看垃圾发电样板,印尼垃圾变电这回要来真的了。 印尼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宣布要启动33个战略项目,把垃圾变能源当成重点来推,首批落地的城市都定好了——雅加达、万隆、巴厘岛、三宝龙、泗水、旺加西,还承诺招标过程公开透明。CEO罗桑最近也专程去中国温州考察伟明环保的垃圾发电工厂,聊合作、谈设备本地生产的事儿,政府那边还明确要求18个月内加速推进这些项目。 第一痛点摆上台:垃圾太多,填埋真顶不住了! 印尼城市垃圾量实在太大了,不管是官方数据还是学术研究都显示,每年大概要产生6780万吨垃圾,其中不少都没处理好。比如雅加拉郊区的Bantar Gebang垃圾场,每天要收7500~7800吨垃圾,差不多能装满300多辆重型卡车。 第二,政策给支持、价格也暖心,外资更有机会了! 印尼国家层面早有政策托底:2008年的垃圾管理法先搭好了框架,2018年的35号总统令有专门针对12个城市的垃圾发电试点,明确了推进路径和财政支持。比如中央定的垃圾处理费最高标准是每吨50万印尼盾(约200人民币)。现在政策还在升级:不仅要把垃圾发电的上网电价统一上调到每度0.19~0.20美元,还要逐步取消地方的垃圾倾倒费,改用电价和财政补贴来兜底。加上总统要求18个月加速推进,就是为了打消大家谈判时的顾虑,让项目更容易拿到投资。更重要的是,2021年出台的印尼投资白名单实施后,将垃圾处理、能源这些领域对外资更开放,办事也更方便了. 第三,哪些行业能分一杯羹? 不管是垃圾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设备,还是自动分拣线、渗透液处理设备、灰渣再利用设备,都有大量需求,而且政策还要求优先用本地产品,这些倒逼企业在印尼建工厂、搞配套。另外,针对资源回收和替代燃料、金融和碳交易等都有诸多利好。 最后一句话总结:印尼垃圾问题确实突出,政策正在加速,项目清单明确,资本也有地方发力,等电价机制和招标规则再细化,印尼垃圾变能源就会从纸上的规划变成实际的工程。接下来就看谁能把合规、环保、达标、成本控制、运营管理这四件事都做好,谁就能抢占雅加达、万隆这些首批城市的样板项目红利。 分享到: Click to share on Facebook (Opens in new window) Facebook Click to share on X (Opens in new window) X Click to print (Opens in new window) Print Click to share on LinkedIn (Opens in new window) LinkedIn Click to share on WhatsApp (Opens in new window) WhatsApp Click to share on Tumblr (Opens in new window) Tumblr Click to email a link to a friend (Opens in new window) Emai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