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特别工作组查获461亿盾非法进口商品

由贸易、海关和税务部以及总检察长办公室(Kejagung)组成的非法进口特别工作组没收了价值461亿印尼盾的非法进口产品。兼任非法进口特别工作组顾问委员会成员的贸易部长透露,非法进口货物被扣押是因为它们不符合适用法律法规的进口合规性,其中包括没有进口许可(PI)文件、进口检验报告(LS)文件或没有进口注册号。作为成立的工作组的后续行动,如法令所述,进口贸易程序实施的某些货物监管工作组已采取行动,该工作组由各部委和机构组成,根据贸易部长2024年第932号关于监管工作组的法令针对某些商品由国家行政部门强制执行。作为监管的后续行动,工作组已查扣涉嫌非法进口的货物。

贸易部长解释说,没收的物品包括1883包旧衣服,已被工作组成功没收。随后丹绒不碌海关没收了3004包旧衣服,贸易部没收了20000卷卷布(TPT)。西卡朗海关还没收了695件成品(地毯、毛巾、家具)、332包纺织品、43件化妆品、371件鞋类、6578件电子产品和5896件服装产品。因此该产品的总价值为461亿印尼盾,国家潜在损失为180亿印尼盾。考虑到这些调查结果,贸易部长评估说,非法进口产品进入该国的规模非常大且广泛。事实上,根据他收到的报告,进行非法进口的个人是与大型经销商合作的外国人(WNA)。因此他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遏制非法进口的泛滥。在Tanah Abang、Mangga Dua等大型批发中心,很多进口货物都没有配备齐全的文件,而且销售也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他们要求各方合作,以便能够规范这一情况,这是业界不断向他们提出的投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华裔商界大亨从杂货店到印尼多元化商业帝国

Harita集团如今是印尼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采矿、种植、加工等多个战略领域。该集团由来自华裔商人Lim Hariyanto Wijaya Sarwono一手打造。他出生于经济拮据的华人家庭,父亲Lim Tju King上世纪初从中国到加里曼丹,从打零工到1915年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他继承家业后,将其发展壮大。 他年轻时因家境贫困,受教育机会有限,但他77岁(2005年)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父亲去世后,他与儿子接管杂货店,之后转向木材生意,1988年涉足金矿和煤矿开采,与力拓等跨国公司合作;1996年进军棕榈油种植,2003年进入铝土矿开采领域。如今Harita集团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业务覆盖从上游到下游的多个环节,包括采矿、冶炼、精炼以及工业园区等领域。他凭借着智慧和努力,将小商店发展成了如今的商业帝国。

印尼建成东南亚最大油罐设施,双罐总储200万桶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子公司Pertamina Internasional(KPI)宣布在东加里曼丹省Penajam Paser Utara县Lawe-Lawe建成两座超大型油罐,单罐容量达100万桶,总储量200万桶,成为东南亚最大油罐设施。 这两座油罐直径110米,罐底面积超过足球场(约47个标准壁球场),采用最厚43毫米钢板,单罐焊接总长20公里,旨在增强原油库存管理能力,支持巴厘巴板炼油厂升级项目的核心装置投产。油罐所在的Lawe-Lawe终端是巴厘巴板炼油厂的关键原料中转站,原油在此暂存后输往炼厂加工。 新建的单点系泊系统可停靠32万吨级油轮(原系统仅支持15万吨级),并通过一条20.2公里长的52英寸海底管道(其中13.9公里为海上段)连接终端,大幅提升原油运输灵活性。 此次扩建显著强化了国家石油公司对战略原油储备和炼化产业链的控制力。

莫罗瓦利国人密集园区发生火灾致三人受伤

中苏拉威西省Morowali县一中国劳工密集的工业园内日前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在园内一家镍业公司的洗涤塔设施内,造成3名工人受伤。初步调查显示,火灾源于焊接和切割作业产生的火花引燃防护帆布。火势迅速蔓延至上层区域,导致一名工人被困高处。 事故造成1名当地承包商员工烧伤,在Morowali医院治疗;2名中国籍工人轻伤,在园区诊所接受治疗,所有伤者情况稳定。应急小组迅速展开灭火和救援行动,动用起重机成功救出被困工人。 园区公司表示将全面审查安全规程,加强焊接等高风险作业的监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