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行制造业企业出海交流活动,探索印尼市场新机遇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致力于推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制造业企业交流会及第四期“促进侨企高品质成长沙龙”活动前日在广州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为我司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一位参与的侨胞商人如是说,他们期待未来在印尼市场获取更多合作契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华侨华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他们在促进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以及公共外交等多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聚焦于印尼的活动,广泛收集了有关华侨华人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政策信息,目标在于向有意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如印尼拓展市场的企业提供最新的投资信息、产业重点以及发展机遇,从而帮助他们应对海外扩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和印尼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印尼驻广州总领事斌德加通过视频发言指出,中国已经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卫生、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讯交通以及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他鼓励两国的企业和商业团体把握当前良好的双边关系,进一步加强实际合作,以便两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广州市侨联副主席吴穗辉提出了三点希望:首先,侨胞们应当利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发挥自身的国际化优势,促进更多侨界人才在广州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和交流合作;其次,侨商侨企应聚焦于科技创新,通过高水平的科技革新实现技术自立;最后,他还强调了培育侨界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侨界企业在吸引投资、引进人才以及推动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作用,持续推进精准高效的侨界活动,如“促进侨企高品质成长沙龙”,将侨界服务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活动当日,多位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印尼“出海”经营的心得。广州千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商务总监罗丽君以《制造业企业在印尼成功出海的策略》为主题,分享了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在海外建立结构、形成全球化布局的宝贵经验。万信达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招商部副总经理陈宝莹则详细介绍了了解印尼文化、优势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并期望更多中国企业能出海并加入该园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亲吻女童嘴唇”惹众怒!印尼宗教界表示有损信仰形象

一名伊斯兰传教士近日因亲吻女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而引发公众热议,视频中他多次亲吻女童的脸颊和嘴唇,遭到多方谴责。他之后回应称视频是旧内容,且当时女童在家长陪同下参加他的宗教讲座。他为自己行为道歉,承认是失误和错误。 印尼最大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教士联合会主席谴责其行为有损人类尊严,不符合伊斯兰教倡导的智慧宣教原则,宗教人物应成为民众榜样。东爪哇伊斯兰学者委员会秘书认为其行为违背先知教导,亲吻达到辨别是非年龄的非近亲女童嘴唇超出常规,是非法的,他希望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宗教事务部长表示违背道德的行为是共同敌人,但强调不应将该事件泛化到整个宗教机构,政府已成立宗教学校指导小组防止此类偏差。副部长也表示该行为不妥。人民协商会议议员批评该行为,要求PBNU和相关当局对其进行严厉训诫和适当引导。 妇女赋权和儿童保护部长提醒人们注意与孩子互动界限,指出该行为可能对儿童心理造成影响,还提及儿童诱拐问题。伊斯兰学者联合会最高领袖要求当局采取行动,对其进行惩戒,称PBNU只能给予行政处分,希望有关部门介入。

印尼和马来西亚皆称榴莲为“国果”

印尼榴莲在国际产业中崭露头角,印尼榴莲种植协会(Apdurin)称,随着全球需求增加和该领域国际合作加强,榴莲成为印尼产业新力量。印尼已于5月25日与中国海关总署签署冷冻榴莲出口协议,目前有8家企业通过出口冷冻榴莲到中国的验证。 印尼驻上海总领事表示,印尼凭借热带气候、品种多样和种植区域广等优势,能全年供应高品质榴莲,国际榴莲协会也承诺通过技术转让等支持印尼。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提议将榴莲定为国果。马来西亚榴莲制造商协会(DMA)向该国农业部申请,建议把7月7日(收获旺季)定为马来西亚国家榴莲日。 协会主席认为榴莲是马来西亚身份象征,该国知名品种如猫山王等很受欢迎,猫山王地理标志(GI)续期至2034年,被视为其原产马来西亚的“护照”。对此,印尼粮食协调部长回应,印尼是世界榴莲多样性中心,2024年全国榴莲产量196万吨,创五年新高,还向泰国和香港出口600吨冷冻榴莲,且印尼拥有世界上27种榴莲中的21种及114个新优良品种,他坚信榴莲是印尼国果。

巴厘岛青年旅社疑现集体中毒,中国女游客离奇身亡

巴厘岛一家廉价青年旅社早前发生一起离奇死亡事件,25岁中国成都女游客猝逝两个月后死因仍成谜。8月31日深夜,该名女同胞突感不适、呕吐不止,旅社职员送她去诊所,她因费用高拒绝进一步治疗,买药回旅社休息。9月1日凌晨她回房,上午被发现在床上半裸俯卧,已无生命体征,垃圾桶有大量呕吐物,法医推测死亡时间为2-12小时。 除该女子外,当晚至少20名房客出现呕吐、晕厥、吐血等症状,10人送医,他们来自中国、德国、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等国。与她同房的另一名中国女游客也出现不适,送医抢救5天才脱离危险,回国后被诊断出严重肺炎及胸腔积水,其主治医生认为症状符合“杀虫剂中毒并发食物中毒”。 当地警方化验报告显示,该女游客胃内未发现杀虫剂等常见中毒物,死因是急性肠胃炎、脱水与电解质失衡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但中毒源头不明。事发前三天,旅社刚因床虱问题全面消毒。目前警方仍在调查,化验死者药物、食物来源以厘清中毒源头和是否集体食物中毒。涉事旅社照常营业,有旅客称“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旅社发言人表示配合调查,但对受害者要求下架旅社的请求未回应。这起事件引发对旅社卫生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诸多质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