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印尼镍产量将近两亿吨

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透露,在整个2023年,印尼镍矿石产量几乎达到2亿吨,正好是1.935亿吨。正如矿产总局和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的矿产和煤炭项目开发主任的说法,在2023年,镍矿产量达到1.935亿吨。他预计到2024年,镍矿的产量将从2023年再次增加。

2023年镍(矿石)的数据为1.935亿吨,2024年可能会略有增加,因为有几家新的冶炼厂在运行。该国镍矿的高产量,以及冶炼厂或镍精炼和加工设施的产能增加,以促进镍下游计划。自2020年以来,镍矿的出口一直被禁止。如果镍相对于国内销售,这取决于现有的冶炼厂产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中印尼加强清真产业领域合作

印尼与中国近日签署清真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清真产业领域的合作。印尼工业部清真产业中心与中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促进会(FDSA)的合作涵盖产业开发、投资、能力建设、联合研究创新及商业促进等多个领域。 工业部清真产业中心主任表示,这一战略合作将提升印尼清真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数据显示,全球清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伊斯兰经济六大核心领域价值达2.3万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3.3万亿美元。此次合作有望为印尼清真企业打开拥有大量穆斯林消费者的中国市场。FDSA是中国专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的权威机构。此前,印尼经济统筹部透露,多家中国化妆品和制药企业有意投资东爪哇省Sidoarjo经济特区,该特区计划建成印尼首个清真经济特区。

企业出海印尼,从 “卖货” 到 “全要素落地”  

企业出海,绝不是“外贸部门多跑几场展会”那么简单,而是一把手工程——从“把货卖出去”升级为“全要素落地”:人才、资金、供应链、运营、品牌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两点硬逻辑:其一,逆全球化抬头,关税、配额、原产地规则、本地化产值比例、强制认证与平台合规不断加码,单纯跨境发货的链路越来越脆弱;其二,中国制造已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溢价”,要在海外形成价值感,必须把产品力、服务与体验做在当地,靠本地渠道和口碑把品牌坐实。 所以,出海这事必须由一把手拍板:去哪个国家、投多大体量、如何走合规路径(公司设立、产品认证)、汇率与税务怎么对冲、现金流如何守住底线。这里面的重中之重,海外项目的操盘手也要选“合伙人型将领”,而不是单兵业务员——要能带队、打仗、拿结果。 出海的节奏也很重要,建议“三年打赢一场持久战”:第一年:投石问路与打基础——市场与价格带验证、试销、认证拿证、种子渠道、跨境+在地“双供应链”同步搭建。第二年:组织与渠道成形——本地团队磨合,中外文化与管理对齐,完善售后与服务网点,打造行业标杆客户与可复制打法。第三年:规模化与品牌心智——扩大SKU与渠道密度,优化税务与资金结构,提升周转率与毛利,形成“稳定现金流+正向口碑”的飞轮。

聚焦四大共识,共促产量提升与贸易扩容

印尼农业部副部长日前在雅加达会见到访的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双方就农业合作达成四项共识:双方将加强水稻研究合作,重点开发耐盐碱水稻品种,提升印尼沿海地区水稻产量。印尼作为水稻高产国,希望与中国在种子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深化合作。 目前印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达17亿美元,主要出口棕榈油、天然橡胶和燕窝等商品。印尼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些战略商品的对华出口;印尼寻求中国开放榴莲、燕窝和禽类产品的直接出口通道,以惠及印尼小农户。印尼已实现禽类自给自足并具备出口潜力。 双方将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学习中国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村减贫方面的经验。他强调这些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印尼农产品产量、减少进口并增加外汇收入,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两国同意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为农业投资和贸易创造更多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