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富豪与中资巨头合作发展重型设备租赁

排名《福布斯》2022年度印尼富豪榜第39位的陈明立日前宣布,计划把自己在租赁公司所持有的部分股份出售给中国投资者。他旗下的金融控股公司PT MNC Kapital Indonesia Tbk.(BCAP)将向中资巨头企业山东重工集团(SHIG)出售其在PT MNC Guna Usaha Indonesia(MNC Leasing)40%的股份。在本次交易中,中方指定其子公司重汽制造商中国重汽作为采购主体。本次交易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BCAP将MNC Leasing 20%的股份剥离给中国重汽,在其成为股东后再进行新股发行即配股,中方此次交易总共花费了2740亿印尼盾(约合1.24亿元),不过有关方面并没有公布剥离股票的价格即未来将流入BCAP的现金。目前MNC Leasing的股东仍是BCAP,持股99.999%,而员工合作机构PT Bhakti Investama Tbk持有0.001%股。他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发行新股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发展跨国公司租赁办公网络,特别是矿区周围的办公网络,以更接近重型设备业务参与者。

山东重工的大量持股,意味着该跨国集团需要分享董事会席位。如果该交易获得金融管理机构的批准,中方将获得两个董事会席位和一个监事会席位。据山东重工的官方网站信息,企业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拥有巨大的产业规模,产品遍布世界各地,重点布局电力系统、重型汽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能物流、海洋运输装备等六大板块,涉及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陕汽、潍柴雷沃智能农业、山推、雷沃工程机械、中通客车、汉德车桥等多个品牌。该公司在全球的品牌包括意大利的Ferretti、德国的Kion集团和Linde液压、美国的Dematic和PSI、法国的Baudouin以及加拿大的Ballard。集团拥有12家合作伙伴,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在全球拥有15万名员工。潍柴集团位列2023年中国跨国企业100强第22位,跨国指数为48.57%。中国重汽是一家专注于重型车辆的汽车生产企业,自2003年进入印尼以来,在爪哇以外的地区有相当大的销售额,特别是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为采矿业和种植园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中国车企杀入印尼前十!日系退守,新能源崛起

2025年7月印尼车市怎么样?一起来看一组数据:汽车批发60552辆,零售62770辆,环比分别涨4.8%和1.8%,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奇瑞、五菱稳坐前十——中国品牌终于在东南亚最大市场撕开口子了!今天不搞虚的,直接给大家说清楚:印尼车市现在到底是什么行情?未来往哪儿走?咱们产业链能抓住哪些真金白银的机会?一、当下真实情况:日系打底,中国破局7月印尼车市批发量(工厂到经销商)60552辆,零售量(经销商到消费者)62770辆,双双实现环比增长。不过格局仍是“日系打底,中国破局”——丰田、大发牢牢霸占前二;但中国品牌进一步突围:比亚迪、奇瑞双双闯入批发和零售前十,五菱也杀进零售榜,彻底打破了早年日系垄断的单一局面。二、未来三大板上钉钉的趋势第一,新能源加速跑:2024年印尼纯电动车市场份额仅5%,今年上半年已逼近10%;叠加政府补贴和本地化政策加持,未来2-3年份额冲上15%完全有可能。第二,经济型车是绝对基本盘:7月前20热销车型中,大多数集中在300~350条区间,说明印尼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需求强烈。第三,中国品牌从“卖车”转向“扎根”:五菱早已建成整车厂和电池包生产线;比亚迪印尼工厂今年底完工,2026年投产;奇瑞正推进CKD组装和TKDN40%本地化认证——本土化速度越来越快。三、产业链三大机会:中国企业最有优势第一,汽车零部件本地化:印尼政府对TKDN本地化率的要求逐年增高,在印尼布局建厂既能享受政策红利,又能降低成本。第二,经济型车配套链:印尼本地产能在车机、限速器等部件上缺口大,中国供应链性价比突出,对接顺畅。第三,销售服务与金融联动:印尼人买车80%靠分期,只有将销售网点、售后维修和金融分期深度绑定,才能真正黏住客户。总结:印尼早不是日系车的“后花园”了!当前正是市场回暖、新能源起步、本地化提速的三重关键窗口期。中国品牌已抢占先手,接下来拼的就是产品力、价格优势和本地化供应链落地速度。

多家中企拟将生产基地迁至Deltamas工业区

PT Puradelta Lestari Tbk (DMAS)证实,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多家中国制造商计划将生产基地迁至位于西爪哇省Cikarang的Greenland国际工业中心(GIIC)。美国的互惠关税政策促使中国企业寻找东南亚生产基地,该工业区目前入驻170家租户,主要为日本企业(如铃木、三菱等)。该工业区2025年上半年营收6133.5亿盾(同比下降49.07%),数据中心预售贡献69%。当地计划为中国企业提供替代生产基地,同时数据中心需求的增长也将带动土地销售,工业区可承接制造业转移红利。DMAS董事表示正与潜在投资者沟通,将把握这一产业转移机遇。尽管工业用地销售下滑,公司仍保持90%收入来自工业板块。

吉利旗下Farizon汽车正式进入印尼市场

Arista集团旗下PT Arista Auto Elektrindo日前与吉利控股集团子公司Farizon Auto签署分销协议,正式将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品牌引入印尼市场。双方合作重点涵盖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微型卡车、轻型商用车(LCV)及电动巴士。品牌主打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印尼物流运输行业绿色转型。 该品牌未来考虑在印尼建立本地组装生产线,Arista集团将利用20年本土汽车行业经验,通过现有经销商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推广Farizon产品。 Farizon国际公司CEO表示,印尼商用车市场潜力巨大,此次合作将加速清洁能源商用车的普及。该合作响应印尼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目标提升物流行业运营效率,同时减少碳排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