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日前就煤制二甲醚(DME)替代液化石油气(LPG)项目发声,该项目将在国有公司丹南塔拉Danantara完成研究后于12月决定。此前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并交给丹南塔拉,目前丹南塔拉正进行最终研究,目标12月完成。 他表示丹南塔拉会联合优秀顾问开展研究,且研究需考虑原料储备与选址问题。总统普拉博沃要求最迟12月初完成。该项目潜在投资者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他们将与丹南塔拉旗下的国企合作。他建议由丹南塔拉国企参与,因市场具有特定性,但技术需从国外引进。 此前能源与矿产资源部矿物和煤炭总司长透露,有中国投资者有意投入约19.7万亿盾参与该项目,该公司将与国内私企合作,但具体信息未透露。该中国公司提案显示,使用低品质煤炭的项目内部收益率超15%,且无需国家投资,若进展顺利,DME产业或很快启动。
印尼进口中国卡车引发本土车企担忧,已有企业受影响。汽车分析师指出,能源部、交通部、工业部针对矿区等非公路商用车辆的政策法规缺乏协同。日本车企因政策重叠面临竞争失衡。中国卡车在封闭矿区使用,不受部分相同法规约束,很多仍采用欧二或欧三发动机,而日本车企为满足政府要求的欧四标准,已投入数万亿盾升级生产线,成本更高。 三菱扶桑已受进口中国卡车冲击,向印尼汽车工业协会(Gaikindo)反映问题,但政府尚未给出解决方案。商用领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家经济贡献大。Gaikindo秘书长表示,中国进口卡车获利同时威胁本土产业,尤其是已大额投资的车企。截至7月,预估近7000辆商用车辆进口,年底可能达1.4万辆。 此外,车辆排放标准是政府既定战略,进口整装卡车(CBU)已产生影响,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裁员近半。印尼汽车和摩托车工业联合会(GIAMM)秘书长呼吁尽快停止进口CBU卡车,以免影响零部件和车身制造等行业。
雅加达北部移民局日前对14名在雅加达北部椰风新城某大型购物中心建筑工地从事粗活的中国公民采取执法行动,此前移民局接到民众举报,称建筑工地有外籍工人活动,怀疑其不符合居留许可规定。移民局工作人员根据线索,日前在该工地直接实施了抓捕。 经调查,这14名中国籍工人虽持访问签证入境,却被发现从事包括监工、木工、电工、焊接、粉刷、安装天花板等各类粗活,且内部有明确分工,看似一个有组织的项目劳工结构。他们持有的C18类居留许可,并不允许在印尼从事建筑或其他有偿工作。 移民局官员进一步检查发现,部分工人在检查时未能出示旅行证件,他们还涉嫌违反移民法,即不当使用居留许可,与入境目的不符,依据移民法这些工人被认为违法。最终移民局对他们采取了拘留和遣返的行政措施。雅加达北部移民局局长强调,此次行动是基于现行移民法规定,是移民局支持总统普拉博沃的计划,包括执行移民与惩教部长13项加速计划的一部分,移民局将持续依法开展移民执法,保障遵守规定的外籍人士权益,维护移民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