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说: 8月17日印尼为何放假

8月17日为何放假?原来是印尼要过国庆日了,今年2023年是印尼独立建国78周年。在1945年的8月17日,也就是二战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就宣布了印尼独立。

但是不像在国内,印尼的国庆节只在8月17日当天放假一天。虽然如此,印尼国庆节的庆祝从8月初就已经开始了,不管是政府机构,企业,学校,还是老百姓的商铺和住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白国旗,以及红白条幅的装饰,每个居民小区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会,比如吃虾片比赛,爬杆比赛等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掌柜说:印尼宠物市场机会如何?

最近有客户问王掌柜,印尼宠物市场到底能不能入局,好做吗?今天不啰嗦,花2分钟把核心干货说透。印尼宠物市场的盘子到底有多大?宠主们爱猫还是爱狗?想进场得过哪些坎? 第一,先看市场。盘子不算大,但后劲足。2024年印尼宠物市场整体规模差不多35亿美元,其中宠物食品占16亿,用品和护理占28亿,每年的增长大概4.8%。别看现在盘子不算太大,但架不住印尼年轻人多,收入还在涨。现在养宠物的人还没到饱和的份儿,而且东南亚整体宠物市场正以15%的增速爆发,印尼作为核心玩家潜力真不小。 第二,破局:猫才是真流量密码。养猫的在印尼简直碾压养狗的。有数据说,在印尼养宠物的人群里75%是养猫的,养狗的才14%,差距悬殊的很。反应在消费上更明显:猫粮直接占了宠物粮市场的7成以上,狗粮才刚过两成。渠道这一块,建议线上先破局。Shopee绝对是线上的主战场,2024年宠物粮销售额就有3.62亿美元,占了平台宠物商品销售额的近一半,Tokopedia排第二。而且现在在印尼做市场,内容种草和直播也是标配,建议主打中端价位的功能型猫粮。 第三,准入门槛。首先就要注册个宠物用品的贸易公司,外资能100%控股,很容易搞定。接着是仓库,不管是自己的还是租第三方的仓库,必须有NKV兽医控制编号。然后去农业部申请NPP宠物食品登记号、配方营养数据,还有印尼语标签,这些资料得备齐。最后要是做进口,得先通过印尼农业部的Simrek系统申请进口推荐函。 最后说句实在的,印尼猫市场绝对是块值得挖的新宝地。年轻的宠物主舍得为功能性产品花钱,线上渠道也成熟,但政策门槛得摸透,尤其是注册和备案环节,别嫌麻烦。更多关于印尼宠物市场的话题欢迎留言交流。

关税加码,出海东南亚能否破局?

特朗普宣布计划自10月1号起对华进口再加征100%的关税,叠加既有301与互惠关税,全球供应链面临再次重构。而美国对东南亚自2025年8月起实施互惠关税,印尼、马来、泰国、菲律宾大概19%,越南20%。 在欧盟方面,越南、新加坡凭FTA享低税,而印尼与欧盟的关税协定CEPA也在推进。相对中国直发美国的叠加关税,美国和欧盟对东南亚的关税还算是低关税通道。再加上马六甲、新加坡、巴淡、爪哇这条主干航线,班轮密集转运灵活,连接美欧与中东非更顺。对于企业来说税负更可控,船期更稳定,供应链切换成本更低。 再看印尼,作为东南亚头号大国,近3亿人口,劳动力年轻,内需不断增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丰富的人力池与规模效应。像纺织服装、箱包、家居家电、建材五金零件都适合落地。印尼政府也推出了招商引资的组合拳,全国开放25个经济特区,企业所得税、设备原料进口税收减免齐上阵。配合SNI加TKDN本地化规则,做的越深越容易拿订单进政府采购。选好园区,拉起一条试产线,把原产地和合规证据包备齐,既可以开发印尼3亿人口的内需市场,又可以把印尼当跳板,打通对美对欧实现1+1的市场优势。

在印尼开公司,千万别急着找合伙人

很多在印尼打拼的老板都有问王掌柜:“很多老板觉得在国外有本地合伙人帮忙好办事,在印尼开公司,是不是最好找个本地合伙人?” 我的回答是:先别急!这两个关键点帮你分析: 第一,先搞清楚:印尼本地公司和外资公司的概念,不存在 “合资公司” 分类 内资公司:100%股权由印尼籍股东持有; 外资公司:即使外资占比仅1%,也属于外资公司。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印尼,内资公司和外资公司享受的政策完全一致—— 都有机会成为小规模纳税人,都有机会申请税收优惠。 在监管层面,外资与内资唯一的不同,仅在于签证证件的合规流程。但这一点其实不难解决,找一家靠谱的本地代理就能办理。在投资准入层面: 对于工厂、贸易、物流、餐饮等常规服务行业,印尼政府允许100%外资持股,根本不强制要求印尼籍股东; 对于建筑、金融、教育等特殊行业,则必须有印尼籍股东,并占一定比例。 第二,不要 “为了找合伙人而找合伙人”:合伙如婚恋,核心看 “互补” 合伙开公司就像结婚谈恋爱,如果遇人不淑,最终只会 “请神容易送神难”。合伙创业的核心,是资源互补和能力互补。 通常情况下,中方老板擅长的是产品技术和供应链,而印尼方合伙人可能更懂本地销售渠道、客户习惯和政商关系—— 这样的搭配才真正有用。因此,合伙前必须做好两件事: 先建立相互信任; 把双方的权利义务说透,并明确写进协议。 务必确保双方是奔着 “长期互惠互利” 去的,别因为一时抹不开面子就含糊妥协。 这里还要提醒一个陷阱:什么时候找本土合伙人更合适?答案是 “并非项目一开始就找”。 刚落地时,千万别过度依赖合伙人,自己做好市场调研最重要,把业务模型跑通才是根本; 等你验证好 “生意能赚钱”、需要扩大规模,且自己也积累了一定本地人脉后,再找合伙人才更稳妥。 总结: 总之,在印尼找本地合伙人别盲目,先把政策和自身需求理清楚,才是最关键的。落地印尼,大家要是还有啥具体疑问,随时来找我;也祝各位在印尼的生意都能顺顺利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