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快速启动猴痘监测系统获得多方称赞

【千岛编译】据安塔拉新闻社28日电:Jenderal Soedirman 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Wibowo 博士说,加强猴痘监测系统对于防止猴痘的传播至关重要。他赞扬政府的快速反应,在该国所有入境点启动了监控系统,以防止疾病传播。

“启动监测是一件非常恰当的事情,表明卫生部的快速反应,”他说。

根据2014年第45号卫生部长关于实施健康监测的条例,监测包括系统和持续地观察有关影响病例增加和传播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和状况的发生率的数据和信息。

“目的是获取和提供信息,以指导有效和高效的控制和处理措施”他解释说。

Wibowo表示,加强监测系统不仅适用于早期疾病意识,还可以作为中长期健康规划和决策的依据。早些时候,卫生部启动了印度尼西亚所有入境点的监测系统,以防止猴痘的传播。

在监测系统下,港口卫生办公室正在检查所有来自有人畜共患病传播病例国家的旅行者的体温和猴痘迹象,此外,政府还准备了实验室和卫生服务设施,以减少猴痘传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中印尼两国扩大本地货币交易

据印尼央行消息,在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印尼本地货币交易额已接近70亿美元。2021年,印尼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建立本币结算框架,允许经常账户交易和直接投资以印尼盾或人民币结算。今年9月,两国央行将该框架范围扩大至所有国际收支项目,此前在今年5月中国总理访印尼期间双方签署了相关谅解备忘录。印尼央行行长表示,印尼不仅与东盟成员国,还与中国、日本扩大了本币交易。与中国的本币交易额近70亿美元,与日本的本币交易额达50亿美元,但未说明统计时间段。此前印尼央行报告,截至今年7月,印尼与中国的本币交易额达62.3亿美元,是印尼与其他有类似协议国家中最高的,占2025年前7个月该国本币交易总额的约45%。目前印尼正在试验将本国二维码支付系统QRIS与中国系统连接,预计今年内全面运行。使用本币是印尼减少对美元依赖的策略,美元汇率时有波动。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 – 9月,印尼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至143.2亿美元,去年同期约为87.2亿美元,机电设备和汽车是印尼从中国非石油进口的主要部分。

巴淡岛中国劳工与印尼移民局打“游击战”

印尼当地媒体日前报道称位于廖内群岛巴淡岛的一家公司宿舍里的中国籍劳工怀疑并未持有明确的工作签证,且已转移至他处藏身。此前有媒体报道后,十几名外籍劳工当晚就被匆忙转移,宿舍灯光全灭,此前该地区其他公司也有数十名外籍劳工被转移。据现场消息,这些外籍劳工经常出入印尼,疑似用旅游签证打工,以躲避移民局检查。警方此前核查也证实宿舍已空无一人,但目前这些外籍劳工仍与公司车辆“打游击”式工作,不住宿舍。 巴淡岛移民局信息与宣传部官员表示,若发现外籍劳工违规将跟进处理。她指出外籍劳工入境需移民局发放的有限停留许可(Kitas),工作许可由劳工部门颁发,且停留许可与工作活动要相符,居住地址变更也需向移民局报告,否则将面临刑事或移民处罚,雇主或担保人也会受罚。然而巴淡岛劳工部门截至目前仍未采取行动。当被询问时,该部门监督员以非工作时间、需领导批准为由推诿。这些外籍劳工从宿舍消失已两周,尽管媒体关注且总统普拉博沃强调禁止企业压迫员工和违规使用外籍劳工,但相关部门仍未积极处理,这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当地工人权益。

男子婚后发现妻子是海绵做假胸的真汉子

2024年西爪哇省芝马墟县曾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扮男装”骗婚事件,与此前龙目岛“美女化妆师”事件类似,但此次骗婚者更为大胆,竟一路走进婚姻殿堂。骗婚者是26岁男子,他伪装成优雅女性,总是戴着头巾、言语温柔地出现在另一名26岁男子面前。 2023年两人通过社交媒体相识,2024年4月12日,骗婚者以女性身份与受害人私下结婚。为掩盖男性身份,骗婚者煞费苦心。他精心打扮成穆斯林女性模样,始终保持面部近乎完全被遮盖。受害人带其回家时,他总是戴着头巾,家人从未起疑。 “女子”自称母亲去世、父亲不知所踪,独自居住,其虔诚的宗教形象让家人深信不疑,最终同意他们在自家私下举办婚礼。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疑点逐渐浮现。“女子”愈发封闭,不愿与家人互动且常回避家人。受害人的父亲开始怀疑并探寻“女子”的真实家庭情况,最终发现其实为男性。 家人检查其衣物时,还在其胸部位置发现疑似用来塑造女性身材曲线的填充物。受害人的家人觉得自己被骗,为避免村里产生纠纷,决定采取法律行动,将“女子”交给警方。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女扮男装”现象的关注和惊讶,也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和婚姻大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