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仅43名游客,巴厘岛开放但无航班落地

据印尼新闻网10月15日报道,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低迷后,巴厘岛国际机场将于周三重新向外国游客开放。该岛的经济依赖严重于外国游客,但在政策转变前夕,技术细节仍未解决,最后一刻的监管改革迫在眉睫,质疑声此起彼落。

“我们已经厌倦了政府的承诺,”32岁的度假别墅经理班多周二说。“说实话,我们已经厌倦了希望。我们需要游客回来。”

据了解,位于巴厘岛曾经繁华的水明漾区,那里的酒店从业者仅靠少量国内游客和一直在岛上的几个外国人维持,但是预订是稀疏的,取消是常见的,总收入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他说:“我认为(在新政策下)情况不会迅速改变,因为人们仍然必须遵守卫生规则,比如COVID-19检测、隔离等。

”政府周三晚些时候宣布,由于COVID-19病例较低,巴厘岛将接受来自19个国家的直航,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沙特阿拉伯。这类航班上的游客将被要求隔离5天,出示至少接种过两剂疫苗的证明,并有医疗保险,包括在国外接受COVID-19治疗,以及其他要求。”

同样的,26岁的冲浪教练Yanto对短暂的流行病政策的耐心已经耗尽。“说实话,我真的不能再依赖政府了,因为我们知道,它在几天内改变了很多规定,”他说。

“所以当我听说巴厘岛开放时,我想,‘太好了,太棒了,但我的期望并不高,因为他们可能明天就会再次关闭。

2020年4月,在印尼发现持续的COVID-19病例后,政府暂停了赴该岛的国际旅行。印尼总统佐科最初希望在2020年9月重新开放巴厘岛,但由于世界各地的病例激增,包括今年早些时候在印度尼西亚爆发的Delta变种引发的第二波疫情,该计划一再推迟。

旅游创造经济部曾试图与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建立双边旅游走廊,但也未能成功。根据印度尼西亚统计局(BPS)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巴厘岛接待了43名国际游客,与2019年同期(疫情爆发前)406万游客的记录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游客人数的下降导致巴厘岛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连续5个季度萎缩。根据BPS的数据,巴厘岛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温和增长了2.83%。巴厘岛旅游局局长普图·阿斯塔瓦表示,旅游活动将在一开始放缓。

政府官员普图说,预计10月份约有200名游客抵达巴厘岛,并表示到2022年1月,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约1000人。

尽管预测结果平平,巴厘官员仍在机场、检疫酒店和旅游目的地进行模拟,准备迎接外国游客。

“我们希望,一旦边境开放,它将永远开放。我希望人们不要沉浸在重新开放的喜悦中,忘记疫情,”普图补充道。

根据印尼卫生部的数据,约83%的巴厘岛居民已经接种了第二剂COVID-19疫苗,99%的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这使得巴厘岛的疫苗接种率仅次于雅加达。根据国家COVID-19工作组的数据,该岛本月每天新增COVID-19病例不到100例。

巴厘岛副省长Tjokorda Oka Artha Ardhana Sukawati在周三的一次网上讨论中表示,游客可能不会“立刻蜂拥而至”,因为游客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签证和航班。

他补充说,截至周三,巴厘岛的Ngurah Rai国际机场尚未收到任何国际航班的降落请求,巴厘当局仍在等待中央政府发布的游客COVID-19检测指南。

印尼旅行社协会(Astindo)秘书长Pauline Suharno说:“老实说,我们不知道哪些航空公司会获准在巴厘岛降落,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出售任何飞往巴厘岛的机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印尼公布今年六大国家战略技术项目

总统普拉博沃政府近期通过《2025年第16号经济统筹部长条例》,更新了国家战略项目(PSN)清单,新增6个重点技术类项目,旨在推动全国性技术发展与基础设施升级。 具体项目包括科技园区加速建设;多功能卫星计划,基于2023年6月已发射的“SATRIA-1”卫星(容量150Gbps,服务偏远地区公共与政务需求)。棕榈油生物燃料与IVO技术整合开发,结合国产“红白催化剂”与社区种植园;盐业产业升级;帕拉帕环集成项目,整合原有西、中、东三段光缆网络(总长12083公里,含8203公里陆地电缆与海底电缆),强化全国数字连接。 这些项目覆盖政府、地方与企业协作,通过既有基础(如SATRIA-1卫星、帕拉帕环网络)的延伸与创新,助力印尼技术自主与区域均衡发展。

印尼与南非倾向中国监管,全球AI信任新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广泛应用,全球民众对其态度呈现分化。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跨国调查报告显示,在25个国家中,34%的受访者对AI发展感到忧虑,仅16%持积极态度,42%态度中立。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担忧比例超50%,而高收入国家(如日本、德国)民众对AI的认知度更高,印度和肯尼亚则相对较低。 多数国家民众更希望本国政府主导AI监管,而非依赖外部力量。印尼和南非是少数更信任中国作为全球AI监管实体的国家,印尼和南非民众普遍对中国持比美国更积极的看法。全球范围内,欧盟被视为最可靠的监管者(53%),其次是美国(37%)和中国(21%)。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19国)更倾向信任中国,而欧洲右翼选民则更支持美国。 与此同时,AI技术的普及引发就业替代担忧,但同时也推动了电信、医疗等行业的效率提升。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信任与监管偏好上展现出独特倾向,反映出地缘政治与本土需求的复杂交织。

卢胡特着手解决雅万高铁债务问题

经济统筹部长兼国家经济委员会(DEN)主席卢胡特近日介入协调雅万高铁(Whoosh)债务纠纷。该项目由中国提供大部分贷款(占75%),剩余25%为股东股本,总成本达72.6亿美元(约合119.79万亿盾)。 由于建设成本超支12.1亿美元(19.96万亿盾),运营方PT Kereta Cepat Indonesia China(KCIC)及其背后股东即以印尼国企联合体PT Pilar Sinergi BUMN Indonesia(PSBI,持股60%)和中国北京雅万高铁有限公司(持股40%)面临沉重债务压力,其中PSBI承担的份额尤为突出。 卢胡特表示债务问题无法通过国家财政预算(APBN)解决(与财政部长立场一致),DEN已评估债务重组为最佳方案。他透露此前已与中国方面就重组展开谈判(由其本人主导推进),原计划在前总统佐科卸任前达成协议,但因2024年10月政权更迭而暂停。 目前需待普拉博沃总统通过总统令组建专项小组后,方可重启与中国协商。中国方面已表达继续谈判的意愿。PSBI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其负债达18.93万亿盾,净亏损1.62万亿盾(其中9514.8亿盾归属于印尼铁路公司KAI)。雅万高铁的偿债基金(sinking fund)也从2024年底的1.73万亿盾降至2025年6月底的1.38万亿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