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0日
- 星期一
印尼工业地产机会如何?王掌柜给大家分享三点,记得先点关注不迷路: 第一,最近三年,随着印尼政府加强对消费品成品的进口进口监管,印尼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产能出海印尼的需求,对印尼厂房和仓库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雅加达周边的厂房仓库异常紧俏,每平米每月的租金上涨到20-30人民币每平米每月。 第二,从供应端来看,印尼大部分工业地产开发商仍然固收于卖地思维,建设标准厂房的积极性非常低,而从需求端来看,刚刚落地印尼的中国老板不愿意重资产投入,更愿意通过租赁厂房的形式实现轻资产运营,这样就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和错位。 基于以上两点,在印尼投资工业地产,通过园中园运营的模式,建造标准厂房仓库供租赁的机会和潜力就非常大,特别是雅加达和三宝垄这两个制造业中心,值得各位老板们关注。好的,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助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有不少朋友咨询王掌柜,如何在印尼低风险创业,这不2024年创业印尼新机会来啦,这个机会来自于印尼电动两轮车赛道,印尼赛鸽将在2024年招募1000家专卖店合伙人。为什么这是一个好机会呢,王掌柜给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政策扶持,去年3月份印尼政府发布电动车的财政激励政策,对电动摩托车的购置进行补贴,印尼老百姓购置一辆电动摩托车将会获得700万印尼盾的补贴,相当于3300块人民币。这一举措立马得到了国内的新能源品牌持续关注,作为国内一线电动摩托车品牌“赛鸽”,率先进驻印尼市场。 第二,填补市场空白。印尼是继印度和中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摩托车市场,每年销量高达500万台,但印尼的摩托车市场长期被日资品牌垄断,而印尼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有严重依赖摩托车,不得不忍受动辄上万人民币的高价摩托车。中国电动车的低速两轮车,价格亲民,2000人民币就可以满足日常出行,填补了印尼老百姓短途出行的市场空白,在市场渠道严重不完善的情况下,据保守估计仅2023年,低速电动两轮车的销量就高达上百万台。 第三,赛鸽大品牌值得信赖。“赛鸽”作为国内电动摩托车行业内第一个获得3C证书的品牌,且在众多电动摩托车行业中唯一首家亮相阅兵式70周年国庆盛典。旗下的黑骑士产品,更是国内外卖行业销量第一高速电摩。赛鸽同样把“5个第一”的企业信仰带到了印尼市场,将产品的品质、细节、服务、安全、口碑放到首位。为了适应印尼多雨和常年高温天气,赛鸽在印尼的车型全部防水耐用。 在众多的利好政策、专业品牌、高品质产品的加持下,电动车行业将会在是印尼2024年最具发展潜力的蓝海市场,现如今“赛鸽”限量招商1000家印尼本地专卖店合伙人,速速加盟吧。
1月18日,比亚迪在雅加达国家缩影公园举办了品牌发布会,并携三款纯电车型元PLUS、海豚和海豹重磅亮相。印尼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和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出席品牌发布会。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在发布会致辞中说,比亚迪深知印尼对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出行的需求不断增长,相信不久的将来,印尼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比亚迪印度尼西亚分公司总经理赵岳表示:“2018年,比亚迪商用车就投入支持印尼的公共交通服务。本次乘用车品牌发布会是比亚迪印尼绿色旅程的新起点,将与经销商伙伴共同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开设50家门店。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将在2024年晚些时候着手开始在印尼的建厂计划,作出在印尼建立和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承诺,用高端的产品和卓越服务为印度尼西亚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比亚迪将在印尼投资13亿美元。 2023年,比亚迪年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0万台,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超400个城市。在新能源浪潮下,比亚迪将不断深耕印尼及东南亚市场,为当地带来高效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印尼政府为了吸引电动车厂商建厂,在2023年12月修改政策,对于正在筹备建厂的汽车厂商,进口电动车整车,给予两年的免税期,免除50%的进口关税和10%的奢侈品进口税,但进口增值税仍为11%。同时,印尼政府要求这些厂商在当地投产后,生产的车辆数量必须能够冲抵进口的数量。
自2023年6月20日算起,仅仅历时208天,2024年1月15 日,印尼海亮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第一系统一次试车成功,顺利产出铜箔。 2023年6月20日,在印尼总统佐科的见证下,海亮铜箔项目在印尼东爪哇的吉佩园区正式开工建设,仅耗时208天,项目就顺利投产,这就是中国效率,海亮速度。印尼海亮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投资总额8.6亿美元,是印尼第一家铜箔制造企业,填补了印尼铜箔的行业空白,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大的铜箔制造企业,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 最近10年,中国多个工矿冶金行业产能落地印尼,其中包括镍铁产业,氧化铝产业,铜箔产业等等。印尼成为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产能输出的最大赢家之一。 诞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团,是全球铜管棒加工行业的标杆企业,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产业布局12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连续四年上榜世界500强。 好的,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助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2024年1月15日,华电高科印尼智造基地在雅加达东部力宝工业园隆重开业。华电高科是第一家落地印尼的中国电气设备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填补了印尼在中低压电气设备生产方面的行业空白。华电高科在国内已经有20年的行业经验,印尼工厂主要生产中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节能节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和母线桥架等产品。 关注“每日印尼”,查看原视频。
印尼食品行业机会如何?王掌柜给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整体来讲,印尼人在零食偏好上更注重脆感,所以有嚼劲的零食在印尼就很难普及,还有就是印尼零食的甜度普遍更高,这与印尼人偏爱甜食有很大关系。 第二,印尼食品工业是印尼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比中国起步要早,起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著名的食品企业比如Indofood, Mayora已经拥有现代化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大量出口,著名的营多泡面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 第三,中国食品工厂在印尼目前落地有几十家,比较成功的案例王掌柜给大家举两个,一个是2015年进入印尼市场的艾雪冰淇淋,由前蒙牛团队打造,另一个是做包装面包的工厂,已经成为印尼市场该品类的王者,这两个案例的相同之处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制造强大的效率而早就的规模化和超高性价比,另一个是超强的渠道能力。 相比中国零食行业,印尼在肉类零食上并不多见,但印尼又是海鲜大国,这或许是印尼食品行业的一个机会。好的,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助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在印尼有几家中资银行,在印尼落地多久,王掌柜给大家细细说来: 在印尼的中资银行目前有是三个,分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印尼的历史最悠久,早在1938年就已经落地雅加达,60年代关闭,2003年恢复,在印尼全境拥有9家网点。而工商银行以收购当地银行的形式落地印尼,2007年开始在印尼开展业务,在印尼全境拥有16个网点。建设银行也是以收购当地银行落地印尼,2017年正式在印尼开展业务,在印尼全境拥有上百家网点。 这三家银行中,中行和工行都有面向中资的中文线上和线下服务,都推出了同时拥有印尼盾,人民币和美元三个币种的银行卡,建设银行更多以本地业务为主。 在印尼落地工作或者做生意,只要有印尼暂居证kitas就可以到这三家银行开户,而且多币种的银行卡更加方面和国内的资金往来和结算,而针对企业的代发薪业务也为中资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印尼人怎么看中国产品?王掌柜给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在2010之前,在印尼人的印象中,比较熟悉的中国产品非家电莫属了,长虹应该算是落地印尼最早的家电企业,早在2003, 长虹电视就在印尼市场销售,接着TCL, 格力,海尔,美的,海信,创维等陆续进入印尼市场。由于日韩家电品牌在印尼深耕30-40年,加上一些印尼本土家电品牌,印尼家电行业赛道非常拥挤,中国家电想要冲击头部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大,但社交媒体和智能家电让中国家电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二,2013年陆续进入印尼市场的智能手机品牌 Oppo, Vivo, 小米等,算是彻底改变了印尼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偏见,目前整体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尼市场的份额占到70%,足见中国手机在印尼消费者中的影响力。 第三,2015年进入印尼的五菱汽车更是能啃硬骨头,原本印尼汽车市场被日韩品牌垄断,但五菱硬是在印尼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销量进入印尼市场前十,五菱的新能源汽车Mini Air的销量更是占据印尼新能源汽车销量的70%,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尼市场赶超日资品牌的巨大机会,2024年比亚迪汽车也将落地印尼。 应该说以上三个行业的中国品牌,在过去10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尼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低端廉价的偏见,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也为后续进入印尼市场的中国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您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印尼建材五金行业潜力如何?王掌柜给各位老板分享三点: 第一,印尼建材市场规模2024年大约为4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五,位居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之后。印尼人口的高增长,以及印尼政府大力发展基建,新首都建设等都推动印尼建材五金行业的稳步增长。 第二,印尼本土的建材生产企业包含水泥,钢材,铝材,陶瓷,油漆和涂料等,但由于印尼本土企业在生产工艺和效率方面相对落后,而上游工业天然气价格偏高,在面对来自中国建材的竞争下,品质和价格均处于下风,印尼政府不得不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对水泥,钢材,陶瓷的进口实施SNI印尼国标认证或者配额政策。有不少中国建材企业包括海螺,联塑,嘉宝莉等选择在印尼开厂规避贸易壁垒。 第三,印尼建材五金在细分品类的供应链方面还存在空白,在上游的生产和加工方面,以及下游的分销渠道也存在短板,这也是留给外资企业的机会。印尼传统的建材市场如Pinangsia, Percetakan Negera, 而建材超市包括Mitra 10, Depo Bangunan, 以及Jakarta Desain Center等。 好的,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帮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这三招助理你破印尼市场,究竟是哪三招呢?王掌柜为大家细细道来,记得先点点关注: 在讲着三招之前,我们得先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在经历了2003年-2015年传统贸易的黄金时期,以及2015年-2023年电商的黄金时期后,印尼市场已经入到”下半场”, 第一个表现是同行竞争加剧,获客成本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第二个表现是印尼政府为了保就业,严控主要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就这个共识,我们来看看如何破局印尼市场: 第一招,做To B好过做To C, 在印尼市场的下半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印尼市场上的消费品产品从数量和种类上,其实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个从中印尼贸易额中可见端倪,中印尼贸易额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500亿美元,20年时间增长了19倍,几乎平均每年都是成倍增长。另外一个原因是印尼本身并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来印尼的中国制造业还非常少。 第二招,本地组装胜过做跨境成品,为什么呢?因为跨境电商不带来税收和就业,印尼政府历来都是抵制跨境电商的,而且在2023年10月出台电商新规,跨境平台销售的进口产品价格不得低于100美元。另外一个原因,过去20年的跨境贸易已经严重冲击到了印尼本土薄弱的印尼制造业,印尼政府不得不拿起关税,配额和认证的武器,维持印尼本地人就业。 第二招,做品牌胜过做白牌,印尼市场的下半场,价格拼杀已经没有意义,唯有依靠上游的供应链优势,精细化选品,做品牌运营才是做消费品的唯一出路。 以上三招,做To B好过做To C,本地组装胜过做跨境成品,做品牌胜过做白牌,你怎么看?我是在印尼20年的王掌柜,加入印尼企业通,助你高效开拓印尼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