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爪哇省一所伊斯兰寄宿学校日前发生建筑坍塌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3名学生死亡、38人失踪,77人受伤送医。事发时,数百名学生正聚集在礼堂进行祈祷,突然新建的屋顶混凝土结构坍塌,数十人被埋废墟。 当地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截至当晚已救出102人,但其中1名获救者因重伤不治身亡。事故直接原因疑似为建筑质量问题。该校校长透露,坍塌的礼堂屋顶为当日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推测因基础支撑不足导致无法承受湿混凝土重量。 国家灾害管理局将此定性为“技术性灾难”,发言人明确表示,这是建筑施工监管失职引发的典型事故,呼吁全国加强学校建筑安全审查。救援工作因废墟结构不稳定而受阻,重型机械使用受限,搜救团队只能谨慎徒手清理。舆论焦点集中于印尼教育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尤其是宗教学校等民办教育机构的建筑标准执行不力。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快速扩张的教育硬件建设中,质量把控与安全评估的缺失风险。
农业副部长日前在雅加达农业部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对印尼水稻生产力表现出高度关注,并与印尼探讨了在粮食领域的合作机会。他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密切监测印尼大米产量的提升情况,尤其是该国近期在提高稻谷单产方面取得的进展,这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在与中方代表即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的会谈中,双方重点讨论了包括水稻种植在内的农业合作。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大米消费国,尤其在南方地区需求旺盛,同时拥有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因此成为印尼寻求技术合作的重要伙伴。 印尼当前正致力于提升主粮产量,以实现国家粮食自给自足目标,近期稻谷生产力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双方合作领域可涵盖育种研究、种子开发到农业产业化等多个方面。印尼希望借助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水稻优良品种的研发,特别是在适应咸水或沼泽地等边际土地种植的稻种上取得突破。尽管印尼已拥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稻米品种,但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有望进一步提升单产水平,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此外双方还讨论了其他农业合作议题,中国也表达了希望印尼稳定供应棕榈原油的意愿。此次会谈不仅聚焦水稻,更体现了中印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利益。
2025年8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印尼对华原油出口量飙升至270万吨(约63万桶/日),远超印尼国内日均58万桶的产量和1-7月累计出口130万吨的记录。四艘油轮在巴淡岛非主要油港停靠后,于马来西亚柔佛附近进行船对船转运,吃水变化显示装载的并非印尼原油。 同时这批”印尼原油”较沙特原油每桶低11美元,符合伊朗原油折扣特征。中国自2022年中起未官方报告伊朗原油进口,同期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原油下降30%,与印尼数据激增形成替代关系,而且伊朗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美国制裁已有先例。印尼能源部、国家石油公司及巴淡港务局均未回应,中国外交部及船运公司亦保持沉默。该事件凸显全球能源”影子贸易”的复杂性,反映制裁环境下供应链的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