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民众:希望2022年生活质量变得更好

随着进入 2022 年,印尼公众希望生活质量转好,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的基本需求方面。这些基本需要包括满足基本的日常需要。几乎一半的受访者(45.4%)希望基本需求产品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更能负担得起。持续近两年的大流行无疑对人们的购买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人来说。

这种与基本需求相关的取向主要由 X世代(出生于1965-1981 年)和婴儿潮一代(出生于 1944-1964 年)的受访者传达。这两组受访者可能是每天面临满足基本家庭需求的家庭的代表。当然,在主要影响经济状况的大流行中,这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这个家庭群体的负担。

印尼中央统计局 (BPS) 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该数据表明疫情确实对失业率上升产生了重大影响。青年群体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其中失业率增幅最大。2021 年 2 月,20-24 岁人口的公开失业率为 17.66%。与去年同期的 14.3% 相比,这一数据增加了近 4%。

因此,Z 世代(出生于 1997-2012 年范围内)的受访者群体对 2022 年的预期的取向与 X一代和婴儿潮一代的受访者群体的取向有些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Kompas 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事实,该民意调查结果指出,这组来自 Z 世代或 17 岁至 24 岁之间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 2022 年就业会更加开放。

这种情况最终使劳动力潜力增加,而就业机会却无法满足工作需要。BPS 还记录到,这种情况会影响工人向非正规部门的转移。根据 BPS 数据,在这次疫情期间,正式工人的构成从 43.3% 下降到 40.3%。

本次民意调查的受访者除了希望2022年经济生活条件改善外,还预计政府会增加社会保障。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 (42.7%) 预计政府会更加关注资本援助。

从Z世代到婴儿潮一代的受访者群体,跨代的受访者群体几乎均对政府援助表示期待。千禧一代受访者群体也不例外,年龄在 24-39 岁之间。该组几乎一半的受访者也表示希望获得此项援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印尼政府向私营部门推出55个基础设施项目

公共工程部(PU)计划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KPBU/PPP)模式,向私营部门推出55个基础设施项目,目标融资额达651.46万亿盾,以填补2025-2029年国家中期建设计划中1171.8亿美元基建资金缺口的34.19%。 总资金需求1900万亿盾(1171.8亿美元),政府仅能承担60%(约678.91万亿盾中央资金+473.28万亿盾地方资金),剩余40%通过多元化融资解决。KPBU/PPP模式占34.19%(651.46万亿盾),另有5.34%(101.65万亿盾)为资金缺口。项目分类包括水资源项目(24个):16个进入交易阶段,8个筹备中,目标融资160.62万亿盾;道路项目(19个):14个处于财政部筹备阶段,5个推进中,目标融资448.88万亿盾;区域规划项目(12个):11个交易中,1个筹备,目标融资42.04万亿盾。公共工程部强调,这些项目不仅着眼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创造可持续社会效益。

印尼财长严打非法进口要求海关追查源头

财政部长日前要求海关与消费税总局严厉打击非法进口活动,重点追查涉案人员而非仅扣押货物。 2025年1-9月,中爪哇和日惹海关已查获价值393.8亿盾的非法商品,包括179万支无税标香烟(价值26亿盾)、中国制MK8卷烟机(产能2500支/分钟)、4688箱含乙醇饮料。 政府通过执法挽回13.3亿盾税收损失,他表示非法进口活动不仅造成财政收入损失,更扰乱市场公平竞争。海关表示多数案件已进入司法调查程序。 他强调必须严惩非法进口商,否则他们会重操旧业。此次行动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印尼与中国签署9项贸易协议

在2025年印尼贸易博览会(TEI)期间,印尼与中国在”印尼-中国战略贸易与投资机遇”商业论坛上签署了9项贸易合作协议。360名中国企业家参与了此次论坛。双方重点合作领域包括绿色能源、垃圾发电、汽车移动生态系统、智能水产养殖投喂系统以及印尼咖啡采购。 印尼驻华大使表示,两国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最高水平。此次论坛旨在加强贸易合作、促进投资流动,并开拓新的合作机会。印尼驻广州总领事指出,论坛为挖掘贸易投资潜力、建立新商业网络提供了平台。2025年正值两国建交75周年,为深化贸易、投资、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论坛还讨论了全球供应链强化、制造业合作、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区发展等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