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限制煤炭产量计划四十年淘汰煤炭发电

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讯,印尼政府目标在2060年或更早,减少煤炭消耗并淘汰蒸汽发电厂。

如果这些煤被废弃,将对今天运营的数千个煤矿产生影响。根据能源和矿产资源部上周五的数据,2021年煤炭开采经营许可证(IUP)的数量为1162份,包括用于煤炭生产的1157份IUP和5个煤炭勘探IUP。此外,还有大约66个煤矿特许经营协议所有人(PKP2B)。

印尼矿业与能源论坛主席Singgih表示,PLTU的退出也会对所有煤炭公司产生影响,数量超过几十家,因此需要妥善管理采矿业。

“我们的采矿业不仅仅是数十家公司,还有数百家公司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成长,采矿业也需要长期的确定性,”他说。

据了解,今年煤炭产量目标是达到6.25亿吨。那么,从长远来看,政府规定的煤炭产量限制在 6 亿吨。

然而,在国内消费方面,尤其是发电方面,政府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在 2030 年之前将发电厂容量从 5.52 吉瓦 (GW) 逐渐减少到 2057 年的不到 1 吉瓦。

如果政府认真考虑放弃煤炭,包括停止全国煤炭生产总量,则意味着印度尼西亚必须准备好经历失业率激增的情况。原因是煤炭仍然是该国的主要商品,即使在 2020 年,它也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煤炭生产国。

根据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煤炭手册2020年的数据,2019年煤炭行业还吸纳了多达15万名工人。“2019年煤炭行业吸纳劳动力多达15万人,外来劳动力构成为0.1%,”能源矿产部2020年煤炭小册子写道。

这个数字甚至不包括PLTU运营领域的劳动力吸收。如果将其计入PLTU中的工人,则意味着失业的工人数量将更多。

如果政府完全停止使用 PLTU 和煤炭生产,则意味着它必须准备为目前在煤炭开采业和煤炭发电厂工作的数十万印度尼西亚工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IndonesiaDaily

即时更新,为您报道最新的印尼资讯,看印尼尽在每日印尼indonesia-daily.com。

为您推荐

印尼专家认为中国投资为印尼带来机遇

中国在印尼矿产能源领域的投资带来地缘政治机遇,使国际关系更趋平衡,但实际效益取决于印尼的国家能力。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占全球产量超50%),印尼通过下游化政策提升出口和就业,莫罗瓦利工业园雇工达8.5万人,2022年镍铁出口量较2019年增长280%。 然而投资存在悖论:环境污染、房价飙升、渔民生计受损,经济利益大量外流。研究显示,中国资本常通过政治-商业寡头网络渗透,弱化国家制度,导致战略决策偏向大项目而非公共利益。 印尼需推动”绿色再工业化”,要求技术真实转移、本地供应链参与及严格环境标准。关键在于以质量竞争替代底价竞争,吸引清洁能源和先进技术投资。多极化世界为印尼提供提高投资标准的机会,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禁止海洋排污和技术转让义务。最终中国崛起带来的益处取决于印尼强化国家能力、严格监管和有意义公众参与的程度,否则投资可能加剧不平等并削弱经济主权。

印尼加速煤制二甲醚以减少LPG进口依赖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ESDM)正加速能源下游化项目,重点开发煤制二甲醚(DME)作为液化石油气(LPG)的替代品。目前印尼LPG需求仍高度依赖进口,年增约120万吨,预计2026年需求量将达1000万吨。 总统普拉博沃日前在独立宫召开有限会议,要求加快18个总值超过600万亿盾的下游化项目,目标2026年投入运营。这些项目涵盖渔业、农业及能源矿产领域,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并替代进口产品。 投资管理机构Danantara首席执行官表示,正全面评估项目可行性,重点关注技术能力及项目历史(此前2022年与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的合作曾中断)。Danantara可直接投资,但具体金额尚未披露。政府计划通过DME生产减少对进口LPG的依赖,同时推动国内能源产业发展。此前2022年1月,前总统佐科曾在南苏门答腊启动煤制DME项目奠基,但美方投资者退出后,政府正与中国等新伙伴洽谈合作。

印尼计划2027年完成货币面额简化

财政部将货币面额简化政策纳入战略议程,计划2027年前完成《印尼盾价格修订法案》。印尼央行将重命名定义为在不改变购买力和商品服务价格的前提下,简化印尼盾面额数字(去除部分末尾零),旨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货币公信力并推动支付系统现代化。 重命名有诸多益处,如提高交易效率、避免技术难题以及减少银行间大额交易困难。然而,该政策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包括引发民众恐慌、可能导致物价上涨以及市场和民众需要较长时间适应。 尽管重命名本身只是去除数字零,不会降低货币价值,但成功实施依赖于通胀稳定、汇率稳定、物价预期可控以及社会政治环境良好等前提条件。经济学家对此看法不一,有人支持,也有人认为政府应聚焦宏观经济政策而非货币面额调整。 央行表示将协同政府与国会审慎推进,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性以及技术、法律、物流和信息技术准备度。印尼重命名计划参考了多国经验,目标于2027年完成相关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