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经济部门研究员指出,当前贸易动态中的主要威胁不仅是高关税,还有因中国转运指控可能带来的阻碍。美中贸易竞争已从关税战转向重塑全球供应链,美国不仅限制“中国制造”产品,还可能限制中国在包括印尼等其他国家工厂生产的“中国创造”产品。转运指中国货物经印尼等第三国再出口的情况,例如中国利用印尼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先将货物转运至印尼再出口澳大利亚以获取低关税,甚至可能仅更改标签为“印尼制造”,而未进行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实质性加工,如改变HS编码。美国可能以美越协议为基准,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实施不同关税政策。若无法证明未进行转运,可能面临高达40%的关税,而能证明的国家关税可降至20%,但证明无转运行为难度极大。东南亚国家可能被迫构建两条独立供应链(分别面向美中市场),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受阻、产业增长放缓。且这些国家高度依赖中国原材料,如印尼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占比达25%,越南和柬埔寨的依赖度更高。转运问题不仅涉及成品货物,还可能扩展到投资活动,相关国家需证明供应链不含中国原材料才能维持低关税。印尼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如纺织、鞋类、棕榈油等在全球市场(如欧盟)有较大需求,2023年欧盟是印尼20种主要产品的最大进口方,例如欧盟进口了全球48%的印尼鞋类产品(HS 6403)。同时也应加快与欧盟的《印尼-欧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并扩展到更大区域,以规避美国关税歧视风险。虽然市场多元化可行,但原材料多元化难度更大,因当前原材料进口仍高度集中于中国等特定国家。印尼已将转运问题纳入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内容,经济协调部发言人承认转运是国际贸易中的普遍做法,该问题已成为谈判实质内容之一,但未透露其是否成为谈判障碍,称这是谈判中需考虑和计算的因素。